近80歲的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羅爾純迎來了新的創(chuàng)作高峰,并顯露出大家的氣象。“我喜歡依據速寫來作畫”,支撐這話的是他筆下眾多的人物。在3月22日百雅軒藝術機構為其舉辦的人物畫展上,眾多鮮活的人物令人難忘。有人從中讀出了快樂,有人品出了苦澀,但更多的是對生命的贊美和熱愛,以致有評論家稱之為“當代油畫色彩大師”。你也許不相信,這是他從藝60余年來在北京的首次個展。默默創(chuàng)作,不問市場,這樣的老藝術家很多,“羅爾純現象”值得關注。——編者

九月(油畫)羅爾純
羅爾純藝術的表現題材是多方面的:風情、風景、靜物、人物,本次展覽展出的主要是他在近期畫的一批人物畫,其中也選展了幾件舊作。在這些近作中,比較集中地體現了他在面對不同人物時所做的不同探索。年近八旬的羅老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創(chuàng)作活力,這些新作就是最好的見證。
從西方舶來的油畫在中國已經有一個世紀的發(fā)展歷史。時至今日,中國油畫雖然在各種風格取向上都涌現出一批優(yōu)秀的藝術家,然而,就其整體而言,在色彩語言上真正有所建樹的藝術家并不多。正是出于這個原因,羅爾純的作品在任何一個展覽場合出現,都會引人注目。他的藝術,真正突顯了油畫在色彩上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從上世紀80年代始,他那溫暖的朱紅和桔黃色調就不斷給人留下強烈的印象。劉海粟曾戲稱自己是“好色之徒”,而羅爾純不僅是“好色”,而且是“好”出了水平。
西方油畫從古典到現代,所經歷的不僅是一場觀念的變革,而且是一場色彩語言的變革。這場變革從印象主義開始,經歷了后印象主義、野獸派、表現主義,在色彩表現上愈來愈單純、濃烈、感性,愈來愈趨于主觀化,愈來愈具有視覺魅力。羅爾純的藝術,正是從西方現代藝術的這條脈絡發(fā)展而來。他早年就學蘇州美專,從師中國的印象派大家顏文梁,并深得他的賞識。之后,他又沿著這一脈絡繼續(xù)前行,在各家各派的藝術中汲取營養(yǎng),最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面貌。
羅爾純的藝術不僅在色彩上有獨到的處理,而且在造型上也有自己獨到的理解。面對不同的對象,他都會以不盡相同的手法去處理。從展出的作品看,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用色彩“塑造”,一類是用色彩“揮寫”。前一類是對形象特征的深入刻畫,后一類則是對形象大感覺的瞬間捕捉。因此,前一類作品常常凝重而有力,后一類作品則灑脫而簡約,充滿藝術才情。但無論哪一類,羅爾純的作品都從不被動地描摹對象,他總是訴諸于主觀性的表達,以色彩之“眼”捕捉生命之“魂”,在大刀闊斧中畫出“我”對形象的感受。在這個意義上,他的藝術接近于表現主義,充滿了創(chuàng)造的激情,充滿了繪畫性的美感。使我們面對他的作品時,能夠充分領略筆觸、色彩、線條這些繪畫因素以及飽滿的形象所給予我們的喜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