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春季藝術品拍賣無疑是當代藝術的天下,這一論調可以從成交情況、高價拍品及關注程度等各個方面得到論證。然而,在當代藝術受到關注的同時,蟄伏多時的中國古代書畫精品佳作再次呈現在公眾視線中。記者獲悉,香港佳士得、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知名拍賣行都將在今年秋拍中拿出上乘古代書畫拍品,以此一決高下。這些身價千萬的重磅拍品亮相拍場,可見古代書畫也已走出低迷,今年秋拍誰主沉浮,看來還是一個未知數。
繪畫驚世
蟄伏多時再現佳品
日前,北京保利帶著估價四億多元的兩百多件拍品來到上海進行預展,在眾多明清書畫精品佳作中,一幅估價1500萬元以上的《元人秋獵圖》手卷曾在1989年的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以187萬美元創造當時中國古代書畫世界拍賣紀錄,此紀錄保持了十年。這件歷經數百載、輾轉流傳至今的珍寶今年再度現身,引起了海內外藏家的高度關注。
此卷系元朝宮廷畫家集體創作而成,具有重要的歷史、軍事、藝術及收藏價值。畫中描繪元人騎射打獵的情景,場景宏大,人物刻畫極為生動,具有史詩般的氣勢。從設色、構圖、鞍馬、山水、樹木、人物、動物等的表現手法及風格來看,此作應為十人以上集體創作。畫面將山川、平原、河流與武士、駿馬融為一體,以“狩獵”為主題,視覺感染力強烈,在構圖上具有全景的廣闊視野。數千人馬的描繪精工細致,充滿豐富的戲劇性。
目前,已知還有另外兩幅元人狩獵圖傳世,一為劉貫道所作、描繪元世祖忽必烈狩獵的《出獵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另一幅為遼寧博物館所藏的元人《狩獵圖》,兩件作品皆可作為此卷的重要參考。此卷鈐有乾隆諸璽與嘉慶、宣統的鑒藏印,著錄于《石渠寶笈續編》,為清內府舊藏。
此外,由中國嘉德推出的明吳門四家代表畫家仇英的《赤壁圖》,估價在四五千萬元。眾所周知,仇英傳世作品極為少見,流散民間的作品更是鳳毛麟角,據業內人士分析,這幅同樣原屬清宮舊藏且著錄于《石渠寶笈》的作品,很有可能創造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的新紀錄。
書法絕品
國寶摹本驚現拍場
繪畫尚且如此,歷來走勢平緩的書法作品此次秋拍也有絕品驚現。香港佳士得這次隆重推薦的拍品就是堪稱國寶的王羲之《妹至帖》唐摹本。這件作品可以說是目前存世王羲之書法真跡(唐摹本)中唯一可以流入社會收藏的。其實,這件作品早在去年于上海博物館的“中日書法展”上就曾露臉,它與當時轟動一時的《喪亂帖》和《孔侍中帖》一起都是自唐朝東渡日本后,歷經一千二百年首次返回故土與國人見面。
此次香港佳士得推出的正是此件“著錄典籍,流傳有續的重量級國寶文物”。據介紹,目前《妹至帖》估價2000萬元,是日本一位私人藏家同意拿出來拍賣的。目前存世王羲之墨跡均系唐朝摹本,沒有一件真跡,此次拍賣的唐摹本是目前存世王羲之墨跡的最高境界,由當時內廷供奉摹寫書法高手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貞等人摹寫。
《妹至帖》原本發現于日本某大名家留傳下來之手鑒,被切斷成僅僅二行十七字。所謂手鑒,是將歷代著名書跡分割成數行,收于冊頁,作為鑒定家鑒定古代墨跡時的比較資料。昭和初期為一藏家獲得此手鑒,直至昭和48年(1973年)在五島美術館“昭和蘭亭紀念展”上首次公開于世。據悉,此件拍品將于11月3日、4日再度來到上海,與其他拍品一起在四季酒店進行預展。
書畫珍品 王羲之絕世摹本重返滬上
書畫珍品 王羲之絕世摹本重返滬上
書畫珍品 王羲之絕世摹本重返滬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