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著名版畫家李煥民,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許欽松,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副主任、深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齊鳳閣等人就廣東如何建成版畫大省、如何與國際接軌進行了高層學術討論。
廣東版畫:歷史深厚基礎扎實
齊鳳閣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東版畫有著深厚的歷史沿革,從魯迅先生與胡一川先生的新興木刻傳承關系,以及老一輩版畫家黃新波先生等人的努力,加上從觀瀾走出去的新興版畫健將陳煙橋先生的影響,廣東版畫基礎扎實。去年第十八屆全國版畫作品展中廣東入選作品和獲獎作品首屈一指,這不是偶然的,因為廣東的版畫結構在全國最合理,版畫創作隊伍也比較龐大,還有一批版畫史論的研究隊伍,版畫無論就數量還是學術質量來說都比較高。
深圳展覽:版種多樣大膽創新
齊鳳閣教授說,這次在深圳舉辦的第四屆廣東版畫展也是在迎接“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美展”的背景下,廣東版畫藝術的一次重要的學術展覽,至少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選送作品應征多,共600多件,比3年前第三屆廣東版畫展多出一倍,作者包括美術院校教師、基層文化工作者;二是作品結構風格多樣,技藝精純,表現出材料和藝術語言的探索多元化;三是版種多樣,無論木版畫、銅版畫、絲網版畫及綜合版畫在藝術上都體現了大膽創新的價值取向。但是,這次版畫展也暴露出許多問題,比如學院派版畫家作品比例偏多,一半作品來自廣州美術學院,地區作者也不平衡,僅佛山市順德區就有40多幅作品參選,而個別地區作品就很少,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品不多。
版畫人才:優勢明顯但有隱患
四川畫派、北大荒畫派和江蘇畫派是20世紀中國版畫史上三個重要的版畫學派。許欽松表示,廣東人建立版畫大省有很高的熱情,包括觀瀾興建版畫基地,廣美版畫系每年招生100人左右,深圳大學藝術學院主辦《中國版畫》雜志并大力培育版畫史論的研究生,這些舉措在全國都是領先的。
看了這次版畫展,許欽松說這次展覽出現許多新作者,這同廣美版畫系的專業教育是分不開的,許多年輕人專業水平較高,有戰斗力,至少有兩點是值得肯定的,一是改革開放經過30年,當代藝術對我們有啟迪和沖擊作用,新興觀念并不是洪水猛獸,可以啟迪我們很多靈感,這同中國美術同世界接軌的潮流是對應的;二是許多作者關注藝術本體,勇于探索和試驗,一些作品呈現出趨前的先鋒特征,圖式的個性化比較吸引人。
廣美版畫系主任李全民說,廣東版畫人才優勢明顯,但有隱患,很多作者讀了本科、研究生,接受了版畫專業訓練,畢業時創作了很好的作品,但大多數人畢業后改行了,作為版畫事業突然中斷了,這是非常不自然的結束。如何促進學生從畢業時的創作優勢轉換為版畫人才的長遠優勢?他提出版畫系的各個工作室可以對版畫專業的畢業生盡量開放,大家有機會經常交流,切磋版畫藝術。
藝術困惑:個人風格張力欠缺
對許欽松來說,每次看完展覽,也還會留下很多困惑,很多作品沒辦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當年李煥民等前輩版畫家的作品《藏族女孩》等,一只眼睛,一個表情,給人的印象總是揮之不去,藝術的審美功能不能只是表層的吸引,藝術也不總是觀賞的一瞬間,必須要有更深的思想內涵。許欽松稱,現在很多作品顏色多樣,風格多樣,但很多個性的東西、強烈的個人面貌卻湮滅了,好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者個人的風格張力、爆發力欠缺,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真正藝術家的作品必須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國畫、油畫經常從版畫中吸取營養,版畫創作呼喚更多的個性。
專家建議:深入群眾感悟生活
作為四川版畫學派的主要代表畫家和創始人之一的李煥民有幾幅中國版畫史上被稱為里程碑式的作品,如《初踏黃金路》、《藏族女孩》等,李煥民版畫展正在關山月美術館展出。李煥民認為,中國版畫在廣東崛起很有可能,這次版畫展許多作品有沖擊力,技巧也比較豐富。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版畫家要有作為,必須建立自己的思想庫,對生活要有刻骨銘心的感悟,不能簡單地表現生活,模仿生活。畫家要思考,哪些現象可以代表生活的本質,必須走出象牙之塔,研究社會。對表達的對象一定要想透才能去表達。
著名版畫家肖映川表示,版畫要進入千家萬戶,光有高雅、陽春白雪的作品不夠,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反映生活、關注普通群眾的作品。他告訴記者,一些藝術水平高的作品群眾并不一定認可,畫版畫必須要有群眾觀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