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某古玩城,這里2樓有許多家書畫裝裱店,范曾筆下的人物鐘馗成了熱門貨。鐘馗這個粗獷大漢,特點就是怒目圓睜,其他動作形態可以變化多端。裝裱店里的這個鐘馗值多少錢?一名店主說,給500元錢就行。他說,鐘馗不值錢,只要把眼睛畫好了,其他沒有什么難點。問這是誰畫的,他說他也不知道,畫的人太多。
不過,國畫的贗品沒有書法多,要找名人書法可以說更容易。在另外一家裝裱店,記者提出想看看模仿啟功的作品,女店主用竹竿從眾多已經裱好的字畫當中提出一幅,果然是模仿啟功先生的書法。記者指出字寫得不像,女店主微微一笑,她說給個價就行。“仿名人字畫到了這里怎么像到了菜市場,啟功的‘作品’怎么能給個價就行?”女店主一聽記者的話不禁有些臉紅。
接著,記者又走訪了沈陽其他幾個古玩市場,所到之處,都能找到名人字畫贗品。
[解讀] 仿字畫也分三六九等
遼寧有一位很出名的書法家,現在已經到北京去了。沈陽北市古玩城里一名老板非常推崇他的字,老板說他的字將來能值大價錢,會成為大師級人物。記者問是不是也有人開始仿造他的字跡了?老板說正是。說完,他小心翼翼地從墻上取下來。這也是贗品?記者有些不相信。模仿得太像了。老板說,是很像,這是他的學生寫的,就連老師都承認寫的有點意思了。
學生模仿老師的字,也只能賣二三百元。這個情節不知老師是否知道。老板說,學生模仿老師是最正常的。他們跟隨老師練字一練就是5年10年,那些從小就學習書法的孩子,有的聰明又有悟性,到了30多歲的時候,都能練就三分五分的功力,可以亂真。“這是一些比較特殊的人群,他們在制造中國市場百元名家作品。”沈陽魯迅美術學院教師安利說:“用同情的思維分析,他們沒有成名,又熱愛藝術,需要收入。用批判的角度講,這是在踐踏藝術,干擾藝術市場,糟蹋藝術家名聲。”
在沈陽市另外一家古玩城,記者見到了一位60多歲的老人,他開的一家書畫店很有名氣,店內四處都懸掛著名人真跡,其中有啟功、楊仁愷等書法。他說他這里的字畫都是絕版,啟功的書法至少賣1.5萬元,而李仲元書法也要8000元。
這位老人除了出售名人字畫外,還在現場寫字作畫,現場出售。他遞給記者一張名片,名片上幾個頭銜讓人吃驚:遼寧某畫院副院長、某專業委員會主任、一級美術師。記者試探著問道:“您老人家能不能模仿這些大師級人物也來幾筆?”他笑著說:“要來誰的都行,隨便由你來點。”記者問他:“就寫啟功的字,你準備要多少錢?”他說:“好,至少3000元,寫誰的字都行,少3000元不寫。”
[銷售] 裝裱師客串經紀人
怎樣才能接近那些專業模仿者,記者從去年12月中旬起做了一個長線采訪。在北市古玩城里,記者找到一位叫趙成(化名)的裱畫師。記者以單位要布置十幾間辦公室為由,準備購買十幾幅臨摹名人書法作品。
老趙很在行,首先問記者要多大尺寸的書法,要條幅還是橫幅?記者表示條幅、橫幅都需要,尺寸在3、4平方尺之間都可以。他接著要記者寫出具體內容,記者隨即寫了“寧靜致遠”“厚積薄發”和蘇東坡、岳飛的詞作品等。幾天后,老趙打來電話說:“你過來一趟吧,看看用誰的字。”記者再次見到他時,他從兜里掏出兩張紙,上面打印著滿滿的一大串人物表格,排在前面的是齊白石、啟功、沈鵬等人,后面是沈延毅等,足足有30多人。而在這些名人后面,還有對應的一串名單。他問記者:“你們喜歡誰的字呢?”記者深感震驚,難到這些名人的字跡都能模仿出來?老趙說:“想要誰的字,我就給你找什么樣的人。我可以介紹你們當面洽談,價錢你們自己研究。”記者納悶:“那你從中能得到什么好處?”他說:“老弟,到時候你別忘了哥哥,到我這里裝裱就行了。我就掙裝裱的錢。”
幾天后,記者來到裝裱店,老趙拿出一幅字,是遼寧一位著名書法家寫給沈陽某大學的題字。老趙問“行不行”。記者表示擔心,還是堅持要與寫字者本人見面。
那個“著名書法家”終于露面了。他說:“寫沈延毅的字肯定是高仿的,絕對沒有問題!”他非常自信地告訴記者:“如果丟面子的話,你給我拿回來。我們仿造的書法作品,拿到鑒寶專家那里去也不能輕易鑒定出來真假來。”談到價錢的事,他說一般四尺對開的最低得150元,加做舊一共200元。看他講得那么有勁頭,記者問“做這行,一個月能賺到1萬元左右?”他微微笑了一下:“差不多吧,就這么對付吧。要不誰干這行啊!”
[專家] 書畫造假侵犯了著作權
前天上午,記者找到了沈陽魯迅美術學院教師劉成龍,談到仿造名人字畫這個現象。他承認,書畫造假已經是非常成熟的行業。一般是先研究造假對象,比如一副畫,看紙是哪里出的,想辦法弄到這種紙。再看是哪里的墨和用什么筆,羊毫還是狼毫,把工具琢磨好了,再琢磨怎么畫。
劉成龍說,中國的仿畫高手很多,就連名家的印章都研究得真假難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造假者都是以坑人騙人為目的的。收藏已經成為時尚,懸掛一些有品位的書畫和攝影,能夠陶冶情操。然而有品位的作品大多出自名家,名家作品由于其不可重復性,價位必然很高,平民望塵莫及。這樣,大多數普通人只能購買名家字畫的仿制品、復制品、印刷品,以滿足對高雅藝術的渴求或是附庸風雅的虛榮心。社會需要就是市場的賣點,于是,古玩市場或者商場涌現的大批量仿制品,出現一批專業仿制者也就不足為奇了。
記者咨詢了遼寧司達爾律師事務所杜立國律師,對于這種仿照名人字畫出售的行為,杜律師表示,這種行為屬于侵犯了被仿冒者的著作權。杜律師解釋,如果仿造人的仿造行為是用于教學或者練習,是不違法的,但是如果其仿造的目的是用于出售謀利,就是侵犯被仿冒人的著作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