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中與臺獨的時代結束了,兩岸和平,開放交流,互助融合的時代開始了。馬英九高票當選國民黨主席后,表示將完成“胡連會”達成的五點愿景,開展兩岸關系;以國民黨智庫為平臺,推動黨和黨的協商合作。
馬英九同時也提出四大原則和五項主張。四大原則為不改變現狀、臺灣優先、和平共處、對等協商。五大主張是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加強經貿交流,落實投資保障;爭取國際空間、全面開放直航;開放觀光、學歷認證、促進農業合作;共同打擊犯罪,確保社會安寧。在被問及“兩岸經貿是否可以更有效分工,創造雙贏”的時候,馬英九這樣答道:以臺北市的經貿政策為例,我們主張高科技的研究發展、設計、行銷、人才培訓留在臺灣,制造可以考慮去大陸,因為它們條件比較好。事實上,制造業到大陸如果是擋住的話,它也可能跑到其它地方去,所以目的不是阻止它去,而是把關鍵零組件的設計留在臺灣,這樣始終控制高檔的high-end,對臺灣還是有利。
1981年9月30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葉劍英,在新華社發表談話時,闡述了黨和政府對兩岸和平統一與兩岸往來的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主張,再次呼吁“雙方共同為通郵、通商、通航、探親、旅游以及開展學術、文化、體育交流提供方便,達成有關協議”。 這也是祖國大陸第一次明確“三通”的內容,即由1979年的“通航通郵”與“經濟交流”概括為“通郵、通商、通航”。 臺灣方面則將葉劍英委員長的主要主張概括為“三通四流”(即通郵、通商、通航與探親、旅游以及學術、文化與體育交流)。
而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于3月14日南下參加臺南縣兩場基層請益座談會。馬英九說,他要用最大的誠意感動南臺灣鄉親。他強調,未來臺灣與大陸處于既競爭又合作的態勢,要取得競爭優勢,除了必須厚植研發及培育人才外,“三通”是必然趨勢,國民黨一定會推動。由此可見,“三通四流”之后,中國的藝術市場有可能來臨又一個春天。兩岸加快了文化藝術交流,前景一片大好。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