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以來,民間收藏藝術品和藝術品市場不斷升溫,沉寂已久的新藝術品行業逐漸萌發出新的生命力。業內人士認為,當代新藝術品的制作水平不斷提高,從工藝手段到題材選擇、精細程度,都較過去有了大發展,一些“雕蟲小技”逐漸成為藝術收藏品市場的寵兒。今春拍賣季中,中國嘉德組織了首個現當代工藝專場——“現當代雕刻藝術”和“現當代陶瓷藝術”,百余件經業界專家論證的工藝佳作近日提前亮相,較為全面地展示了與現當代雕刻、陶瓷藝術的創作現狀以及與傳統工藝的傳承。
拍品不再“厚古薄今”
中國的傳統收藏理念的一項重要表現就是厚古薄今,十幾年來,內地拍賣機構藝術品的征集重點多放在古代官窯瓷器、雜項、中國書畫、油畫等方面,對具有傳統藝術基礎、又有較強工藝性的作品往往容易忽略。
不過,帶有工藝性質的作品作為民族文化的精華和它的“本土化”特征,一直有著特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這次推出的國內首個現當代工藝專場,即是藝術品市場對這一類作品的認可。此次專場的組織者中國嘉德有關人士介紹,隨著收藏家和投資者的日益成熟,對 “中國現當代陶瓷藝術”和“中國現當代雕刻藝術”板塊的關注程度正在日益提高,這將成為二級市場的新生力量。在更多藝術機構和收藏者介入的情況下,將可能成為主流藝術。
此次主打“大師”作品
近日亮相的“現當代雕刻藝術”專場中,匯集了80件優秀作品,包括竹、木、牙、玉、石等多個品種,題材則涵蓋了卉蟲草、珍禽走獸、遠山近水、人物肖像等。
征集到的這些作品來自60位工藝美術大師以及藝術名家,其中,“海內留青第一家”——當代竹刻家徐秉方的作品成為最受關注的藝術佳作。
“中國現當代陶瓷藝術”專場同樣云集了80件優秀作品,窯口包括景德鎮、宜興、龍泉、石灣、德化等,均為學院教授、職業藝術家以及國家級大師的代表作品。
據介紹,此次推出的兩個現當代工藝專場所選的藝術品,都是經過業界專家論證認可的上乘之作,通過展覽,收藏愛好者可以從中系統地了解和品鑒中國當代工藝的創作水平和傳承狀態。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年度提名在京啟動
“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年度提名獎”19日在京啟動,300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將擔當“伯樂”,共同發現傳承民間藝術的杰出人才。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由國家授予,1979年評出第一屆,至今共評出365名。據調查,365名大師中已有1/6先后去世,在世大師多數已進入老年。這次活動將以提名形式選出工美大師的后續人才梯隊。
有“海內留青第一家”之稱的徐秉方竹刻留青臺屏《青山流瀑》,是此次“現當代雕刻藝術”專場中的藝術佳作之一。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