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起走進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觀眾,也許都要大吃一驚:一進展廳就可以看到老虎撲向一頭大象,雖然僅僅是模型,但是仍然栩栩如生,接下來還可以看到至少四十米長的木質的蛇骨架懸掛在空中、用4噸廢舊飛機的駕駛艙和廉價塑料布組成的“飛機”等等龐大的作品———這就是二十年前旅居法國的華人當代藝術家黃永砯回顧展“占卜者之屋”的場景。
國內有批評家曾將黃永砯和蔡國強、徐冰、谷文達一起稱作中國當代藝術的海外“四大金剛”,但是這位二十多年前就在廈門進行前衛藝術探索的著名藝術家第一次在國內舉辦個展。“這是一個不太典型的回顧展”,了解黃永砯創作歷程的藝術批評家、策展人費大為說,“展覽并不是按照他創作的年份來排列作品,件數也不是很多,不過還是能看到他不同階段的轉變”。在他看來,黃永砯的創作經歷了不同階段的轉變,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對繪畫、美術館體制等藝術樣式、體系進行思考,比如不用手來畫畫,在展覽后燒掉作品等等,而1990年到1992、93年之間,他把來自對《易經》的思考用于創作———這后來被人批評是使用“中國符號”,之后他一度對動物發生強烈興趣,創作了一系列以動物的爭斗、相生相克反映人類種種沖突的“寓言式”作品,然后,他就針對殖民主義、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沖突等議題創作了《喬治五世的惡夢》、《EP-3計劃》等作品。
管藝說黃“在80年代初就開始探索觀念藝術,是最早的覺悟者。他二十五年持續的創作,一直非常有能量和爆發力。”二十年來,黃永砯這些創作都已經寫入了各種版本的中國當代藝術史名著里面,黃本身成為美術史描繪的一部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