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藝術仍然會以多種形式出現。藝術家、批評家的觀點會有多樣選擇。高科技給人類生活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進入網絡時代之后,藝術創造、藝術展示、藝術市場、藝術欣賞以及藝術家與社會的關系,都將發生相應的變化。新的媒介、語言和手段,是對傳統媒介、語言和手段的重要補充,在某些方面則是重要的更新。無視高科技的發展,給人類思維、生活所產生的影響,無視網絡時代藝術所發生的種種變化,肯定是錯誤的,作為美術批評家,必須要適應和研究新情況,在思維與實踐兩個方面跟上不斷變化的客觀現實。
對網絡時代的藝術和藝術批評,我有些不成熟的思考。歸納起來,有下面幾點:
不要單純地把網絡看成是一種技術。我欣賞“世紀在線—中國藝術網”確立的宗旨:“集傳媒信息、藝術展示、藝術論壇及電子商務等多種在線服務”,“爭取在文化性、學術性、技術性”等方面達到世界一流水準。網絡如何在文化性、學術性方面顯示水平?是個 很值得研究的問題。不是說網絡反映藝術創作、藝術展覽等藝術活動就自然有文化性和學術性了。網絡在反映時,即使是客觀的反映,也會有品味、格調、傾向方面的問題。一切藝術活動之所以對社會、對人民大眾有意義,有價值,全在于它的人文精神,而這一點并非為所有藝術家所認識。無可諱言,有些藝術家的創作活動,缺乏人文精神,網絡即使做了反映(當然是要反映的,因為網站反映的內容應遵循客觀性的原則),也并不能說明這種藝術是有人文精神的。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在網絡時代,在所謂“網絡藝術”中,也應該,或者說更應該提倡人文精神。不要只見物,不見人,只見網絡的高科技手段,不見有人性、有人的靈性、有文化品味的藝術。
藝術家是走在時代前面的。真正有影響力的藝術家應該有前瞻的眼光,他的作品應該在審美傾向上、趣味上,給觀眾以啟發。藝術家要從時代前進的步伐中,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活動中,汲取精神營養,從而使自己的創造有精神內涵。
批評家也是走在時代前面的、批評家應該有更宏觀、廣闊的視野,在行進的藝術中敏銳地看到它的主流和支流,分清現象與本質。他除了要向包括藝術家在內的人們學習外,還要研究哲學、美學方面的問題,他應該敢于在復雜的藝術現象前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當然,社會、藝術家和廣大觀眾,也應該給批評家以理解與支持。
藝術家、批評家和大眾、社會的關系,在網絡時代,應該說沒有根本的變化。只是在網絡時代,更要注意“器”與“道”的關系。藝術家、批評家和整個社會,都要重視“道”的作用與意義。這里我想起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大趨勢》、《高科技•高思維》的作者),他認為“在高科技時代尋找人性的意義”很重要。他說,高科技時代要有高思維,高思維包括了文學、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及宗教信仰等人類精神領域的活動,是一種與高科技相平衡的力量。上面說到,網絡時代的“網絡藝術”;網絡時代,藝術仍然會以多種形式出現,除了網絡藝術外,還會有別的藝術形式,包括傳統的藝術形式存在。網絡影響藝術創作、藝術展示、藝術市場、藝術欣賞、藝術批評,但傳統形式的藝術傳統仍會有自己的存在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網絡時代,藝術家、批評家和觀從,也會有多種多樣的選擇,在多樣的選擇中會有自己的作為。
網絡時代的藝術與批評
網絡時代的藝術與批評
網絡時代的藝術與批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