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傅抱石寓居重慶金剛坡時精心繪制的《海天落照圖》將成永樂2008年春季拍賣會的重點,這幅作品中海水波紋的描繪與山石皴法均體現出“抱石皴”靈動活潑,奔放自然的典型特質。
為突出主題,作者以畫面上半部占超過
二分之一的空間繪畫大海,表現了海濤奔涌、蒼茫無際的氣勢。海深處一輪紅日半隱半現,紅霞耀目,光輝一片。下半部寫崖岸聳立,數人登崖而上,以賞壯景。構圖看上去并不復雜,構想卻頗為大膽,而且是傅抱石作品中較為罕見的。細小人物的點綴襯托了山之高聳;溝壑穿插突出了山之縱深;滔滔海水體現了景之遼闊;徐徐紅日則巧妙地表現了海天相連。整幅圖空間感和縱深感極強,給人以磅礴渾莽,氣象恢弘之感。對于這幅作品,拍賣公司的負責人認為,它無疑是傅抱石金剛坡時期的重要作品之一。
背景資料:在以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的中國繪畫藝術中,筆法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中國山水畫筆法在不斷變化中曾經歷兩次重要的突破。首次為南宋李唐所創造的“臥筆側鋒”;其次便是由傅抱石獨創的“散鋒筆法”,即著名的“抱石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