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古玩廠肆“淘”古陶瓷,必須具備兩項眼力基本功,一是辨識真偽,二是辨察是否有破損和修復。辨真偽的高手多,在下不敢多嘴,辨察修復痕跡倒有些心得。記得前些年某世界老牌拍賣行在滬預展,有一件釉色極精美的明龍泉執壺,聲明其中有損并修復。我問拍賣行的專家,修復在哪個部位。專家爽快地說:“我找給你看?!辈涣纤麑啬迷谑稚希崄淼谷ィ捶磸蛷偷卦跓粝虏炜?,就是找不到那個修復的地方。他嘟嘟囔囔地說,這是日本人用高科技材料修復的,還真是修得好。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接過手來細細察看。重點看口沿、壺嘴、把手和底部,這些都是瓷器容易損傷的地方。還真花了些功夫,才在把手與壺身連接處發現有些可疑——盡管那里的釉色、潤澤度乃至透明感幾乎沒有破綻,但是釉層中好像少了應有的氣泡。進一步將這塊可疑區域反復調整角度,在燈光下觀察其折光效果,果然也與原壺有細微的差異。
必須得承認,這件瓷器修復水準之高,讓我難忘。至今讓我有相似感慨的,是我在滬上一位喜歡收藏古瓷的朋友家中看到的幾件修復過的明清官窯瓷器。一般來說,高古陶瓷較易修復。明清官窯,尤其那些胎釉精致細膩、畫工高超的,很難修復得不露痕跡。這幾件瓷器如果不是朋友事先提醒是修復過的,還真容易走眼。我問是誰修復的。他說,是上海人,叫于愛平。
早在這之前,我就在一次活動中經朋友介紹與于愛平有一面之緣。知道她從事古陶瓷修復,但沒料到她手藝如此之高。中國博物館學會和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全國古陶瓷修復技術培訓班”慧眼識才,于愛平沒有任何專家的頭銜,只是民間修復古陶瓷的手藝人,卻和葉佩蘭、王春成、賈文忠、毛曉滬、王勉等名家一起被聘為學員講課。北京報紙稱,全國古陶瓷修復高手不超過10人,于愛平卻是其中之一。
陶瓷修復主要分兩大流派。一是“文物派”,一是“市場派”?!拔奈锱伞敝杏址譃閮深悾阂活愂强脊排c研究的修復。它只是簡單地粘接,或者用色澤明顯不同的材料修復缺損部分,盡量顯示文物真實的狀況。另一類則用于博物館陳列展示,要求修復得能夠還原文物受損前的面貌。而“市場派”修復難度要遠遠高于那個展覽修復。展覽修復要求放在玻璃柜里“幾可亂真”,而“市場派”的修復要求放在手上也很難看出修復的痕跡。有專家稱,于愛平修過的明清瓷器,尤其是釉上彩瓷器,幾乎“天衣無縫”。凡瓷器沖口、崩口、炸肚等損傷,修復后,敲擊不聞破碎之聲(行家往往懂得以敲擊聲辨識瓷器是否受損)。一般瓷器修復四五年后就會因修復材料老化而色澤出現差異,于愛平使用新工藝和新材料,使老化延遲至8到10年。
古瓷修復高手
古瓷修復高手
古瓷修復高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