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雞是一種性情善良的動物,也是與人類生活中密切相關的禽類,它不但屬于家禽,又屬于義禽、祥禽,所謂家禽,即人們習慣喂養產蛋食用。祥禽:因雞與“吉”字諧音相通、象征吉祥。義禽:漢代韓嬰《韓詩外傳》云:“雞有‘五德’之說法,君不獨見夫雞手?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覓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特別是雞向以一種高昂的氣魄,英武的姿態,更是深得人們的喜愛和崇尚。
據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原始社會里,人們就有喂養雞犬的習俗,因此有人便把“人煙”與“雞犬”兩詞的含意等同起來。《說文解字》解釋雞為“知時富也”。唐詩中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之詩句,說明有雞叫的地方,就有人們居住在那里,另外古代還有“夜犬晨雞”“犬守夜、雞司晨”等成語,也是指雞為家禽,更強調了雞為人們有報時的作用。除此,古今還有許多有關雞的典故:如眾所周知的“聞雞起舞”,出自《晉書·祖逖傳》,祖逖立志為國效力,夜里聽到雞叫,就起床舞劍,刻苦練武,后來便以此比喻有志為國效力的人奮起行動。又如毛主席在《浣溪沙》一詞中以“一唱雄雞天下白”之名句來生動地形容解放戰爭的炮火一響迎來新中國的誕生,至今為人們廣為傳頌。
總之,雞在人們的心目中,有一種形象美、聲調美、精神美的感覺,它能激起人們思想感情上的種種反映:或振奮,或惜時,或崇敬、或自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