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檀”、“紅檀”、“紅花梨”,冠上紅木中最常見的“檀”“梨”之名,幾千元的硬雜木竟能充當高檔紅木賣到幾十萬!10日,京城紅木第一樓、紫檀第一樓和紅木一條街聯手對假紅木“綽號”進行大揭秘,現場公示出幾十個假紅木綽號,并率先要求本市場內所有紅木商品必須以“學名”示人,打響了紅木市場肅清假紅木的第一槍。
紅木市場近年來“造名”泛濫。據中國紅木網2008年最新調查顯示,紅木市場“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導致消費者受到誤導一年至少白花上億的冤枉錢。
“讓假紅木漂起來!”上午,在紅木第一樓現場揭秘行動中,一個大玻璃缸里注滿了水,系在魚漂上的幾塊木塊有的漂了起來,有的沉到水底。該行動的組織者告訴記者:“這樣可以更直觀地看到假‘紅木’的真面目”。原來,漂起來的是“李鬼”:有“紅花梨”、“非洲黃花梨”、“非洲檀”;沉下去的才是真紅木:有酸枝、小葉紫檀、條紋烏木?!吧碳译S意造名,正是為了牟取暴利”,據現場人員介紹,真紅木原料價如酸枝木價值7萬元/噸,小葉紫檀更是高達80萬元/噸;而那些賣到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假紅木實際價值分別僅為4000元/噸、5000元/噸、7000元/噸。
中國紅木家具理事會副理事長吳新建舉例說,市場上同樣以“紫檀”標注的大葉紫檀(學名盧氏黑黃檀)每噸才十幾萬,而小葉紫檀(學名紫檀木)每噸高達80多萬,普通消費者從表面上根本看不出差別,因此“只有學名標注才能真實地反映樹種材質,確定價值”。
不過,據中國紅木網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賣紅木無標簽”現象十分嚴重,還有一些商家利用“綽號”蒙人。據中國紅木網統計,目前紅木市場上7成商品標簽上標注的都是綽號。
《紅木》國家標準制定者楊家駒表示,一些賣假紅木的商家不敢把紅木真名寫在標簽和發票上“授人以柄”,因此就依托綽號出售假紅木,這樣就算寫在發票上也很容易規避法律責任,“惟一能真正界定木材真實材質的稱謂,只有紅木標準規定的紅木學名”。
10日上午,一口裝滿水的大玻璃缸,讓大量“紅木李鬼”當場現形。該活動的組織者稱,“紅花梨”、“非洲黃花梨”、“非洲檀”等在水中漂起來的是“紅木李鬼”,酸枝、小葉紫檀等沉下去的才是真紅木,而真假紅木原料實際價格差出數十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