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東西自己會說話
好東西自己會說話
好東西自己會說話
官窯脫胎填白蓋碗,最早見于《紅樓夢》四十一回“品茶櫳翠庵”中對茶具的描寫:“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龍獻壽的小茶盤,里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捧與賈母……然后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大家知道,《紅樓夢》完成于18世紀中葉的清乾隆年間,寫的是康、雍時期的事情,但是很多朋友不清楚,官窯脫胎填白蓋碗這樣的古玩奇珍是屬于哪個時期的呢?
2003年3月22日《天津日報》“收藏”版曾經刊登一位專家寫的“《紅樓夢》里的真假古董茶具”一文,認為其中一些茶具,雖然在今天是其價不菲的古董,但在當時只是精美的藝術珍品,應當是屬于康熙時期的器物。
他的推論很有見地,而且符合邏輯。到櫳翠庵品茶的人,雖然基本上是一些在《紅樓夢》中有頭有臉的人物,但除賈母之外“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可見具有一定的數量;既然有一定的數量,那么在當時屬于古董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我是不久之前才偶然在網上讀到這位專家的文章的,心里很是佩服。于是我給他打了一個電話,告訴他,我珍藏著“永樂年制”篆書款康熙官窯脫胎填白蓋碗(題圖),并邀其見面,共同鑒賞一下這種值得讓曹雪芹寫進《紅樓夢》中,被那位資質不凡、天賦穎慧、博覽群書的妙玉用來待客的茶具,到底是怎樣的絕妙。
據我根據所藏實物了解,古代脫胎器的制法為:胎體成型后施釉,待器內掛釉干涸,即刮除未掛釉的那面胎體,刮得幾乎只剩一層釉,再在刮削面上施以釉汁。燒成后,似抽去胎骨,薄如兩層燒結一體的釉面,瑩徹透亮,故曰“脫胎”。脫胎瓷器需百、千或者萬次的修胎方可成器。脫胎瓷器的制造,從配方、拉坯、修坯、彩飾、上釉到裝窯燒成,若一環有失,則前功盡棄,工藝難度極高。尤其是修坯去胎,少一刀則厚,多一刀則破。至于“填白”,清代藍浦所著的《景德鎮陶錄》中這樣描述:“以粉料堆填瓷上,再罩釉汁,則謂之填白。刻花用刀……堆花用筆,堆花者填白也。”由此可見,“堆花填白”是用筆畫出來的。
于是,我們見面,喝茶,鑒賞,共享評瓷之樂趣。這位專家對瓷器的認識很深,尤其是對古代茶具很有研究,曾有專著出版。他的見識絕沒有流于表面的空洞虛浮,而是具有很高的心養。正如他所說的,像官窯脫胎填白蓋碗這樣的精品美器,一眼看上去就覺得“穩”、“靜”,極其舒服。這實際上是一種境界。鑒賞古董,如果達不到“凝神空照”的禪境,又如何能夠“攝生動質”地揭示出它的本質呢?因此,鑒賞者只有達到“空”的層次,才能感悟到藝術品的“穩”、“靜”之氣。至于如何對某一件器物的細部特征進行觀察、分析、鑒定,那只不過是一般的技術性問題而已。
古玩行里有句俗話,叫“好東西自己會說話”,指的是精美藝術品本身所具有的意境。什么是藝術品?就是能夠激發并調動你感情的東西。像官窯脫胎填白蓋碗這樣的藝術珍品一定是感動了曹雪芹,所以才將其寫進《紅樓夢》中。它恰到好處的幾何形裝飾風格,所表現出的對立統一美感,顯示了古人對于數學抽象思維的高水平理解,而且非常適合像賈府這樣尊貴的大戶人家的女主人們使用。
鑒賞古代藝術品不可有任何的浮躁。鑒之于法,得之于心。當然,要想很準確地解碼神秘的歷史信息是很難的,因為我們今天所面對的,除了有限的一點文字記載之外,只有這些藝術品自身。但文字的記載以及藝術品本身的意境都已經包含了很多的歷史信息。真正的鑒賞家,就是要依據這些東西,盡量地對古代藝術品的背景進行還原;否則,所謂鑒賞也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