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繼軍博之后,北京市文物局又初步擬定了30余家首批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名單,將在3月底前向社會公布。
博物館免費開放是大勢所趨?
1月23日,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根據通知,全國各級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將全部實行免費開放。
北京目前有博物館140余座,已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人均占有量水平。早在2006年和2007年,市屬的海淀博物館、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遼金城垣博物館、大興南海子麋鹿苑等10余家博物館就已經實行了免費開放。
對于是否實行全部免費,文物局局長孔繁峙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表示:“有些博物館可能會采取免門票但局部收費的措施,館內的基本陳列不再收費,但是與國內外博物館合作舉辦、投入較大的臨時展覽可能還會收取一定費用。”
如何防范人多造成的安全隱患?
3月1日,軍事博物館開始實行免費對外開放,成為北京第一家向社會免費開放的國家級博物館。據統計,首日共接待觀眾1.2萬人次,周日更是達到了2萬余人,是去年同期日接待量的9~10倍。
為避免過多觀眾涌入帶來的管理難題,軍博將實行免費不免票的措施,每日免費發放門票3萬張。并將根據實時觀眾流量,分時發放門票,保證館內人數不超過一萬人。據記者現場觀察,雖然參觀人數多,但是發票處沒有出現人員滯留的情況。
據軍博新聞負責人介紹,由于目前正值博物館開放的淡季,軍博將借此檢驗免費開放的承受能力,并將在旺季到來前及時做出調整。雖然免費了,但是軍博原有的服務并沒有減少,講解依然是免費的,并對重點展品進行了重新維護、加鎖或保險,保證觀眾的參觀質量。
除此之外,軍博適當增加了保安措施,拓寬了安全通道,館內的密集區實行臨時的人員分流,在人多時還會對一些文物臨時限制接近。而為了有效控制登艦人數,軍博院內的登艦參觀作為“參與項目”保留了原有的五元收費。
展品保護靠措施還是靠素質?
許多專家對于博物館的免費開放提出了擔憂,他們認為:博物館收取門票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能有效拒絕一些閑雜之人,保證大多數參觀者走進博物館是為了接受知識,欣賞文物。
國內其他“試水”的博物館也都暴露了不同程度的損壞。今年春節期間,福建省博物院免費開放,由于參觀人數過多,不少小孩對標本隨意敲砸,導致自然館內設施和展品損壞,現在展館不得不暫時閉館整修;杭州是全國率先實行免費參觀博物館的城市。不免費時,其博物館環境優雅整潔;免費后,不僅人聲鼎沸,許多附近的居民在大廳做起了甩手操,導致館方不得不少開燈、關空調,異味撲鼻;湖北省博物館自去年11月免費開放后,連續5天的時間里,每天游客都突破萬人;福建省博物院更是在免費開放的第一天,人潮就把博物院自然館的大門擠壞,并導致部分館內物品受損。
軍博新聞組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了樂觀的態度:“從3月1日免費開放,我們的展品沒有任何的損壞,觀眾表現出了較高的整體素質。只有周日當天由于來參觀的小孩比較多,有些喜歡鉆到圍欄里面摸一摸展品,不過在工作人員的勸說下都馬上離開了。”博物館屬于公益事業,展品、文物不論是被誰損壞,都是不可復制的流失,是整個社會、整個民族的損失。不過,目前許多博物館的維護措施不到位也是造成文物破壞的原因之一。
免費開放后的博物館面臨的諸如管理、服務以及如何維持生計的變化和問題還有很多,新的《博物館條例》即將隨之出臺,本月底前,條例的草案正在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畢竟,博物館免費開放對市民來說是件好事,如何完善、合理利用博物館的獨有資源才是當務之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