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女畫家的藝術及市場行情
現代女畫家的藝術及市場行情
現代女畫家的藝術及市場行情
在上世紀中國畫壇上,男畫家的成就似乎掩蓋了女畫家的光芒。如果以大師級的標準來衡量,女畫家顯然未能企及。筆者以為,導致這一狀況并非是女子的能力不及男子,而是中國女子受傳統“無才便是德”的影響,女子在社會上的地位比較低,尤其是在解放前,她們受教育的機會明顯少于男性。盡管如此,仍有不少書香門第或大戶人家的女子接受了正規的教育,有的還專門拜師學畫,如俞致貞受業于于非廠、王叔暉受業于徐燕蓀、胡潔青受業于齊白石、李秋君受業于張大千等;還有女畫家跟丈夫或父親學畫,如潘靜淑跟丈夫吳湖帆、江圣華跟父親江寒汀、樊涌芳從父親樊少云等。
新中國成立后,女性的地位得到明顯的提高,她們受教育的機會大大增加。國內的美術院校都有女性學生,像周思聰、王迎春等曾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徐樂樂就讀于南京藝術學院,徐元清、張迪平就讀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張雷平就讀于上海戲曲學院舞美系……所以,無論是拜師學畫還是入美術院校學畫,她們都造就了一大批有成就的畫家。如何香凝、吳青霞、王叔暉、俞致貞、潘素、李秋君、周煉霞、陸小曼、蕭淑芳、陳小翠、顧飛、陳佩秋等等。
尤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上海還出現過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女性自行發起組織的女性藝術家團體,該會有馮文鳳、李秋君、陳小翠、顧青瑤、楊雪玖、顧飛等人。期間還舉辦了書畫會展覽和出版《中國女子書畫會特刊》。此外,據1947年美術《年鑒》記載,有不少知名女畫家還授徒,像吳青霞有“篆香閣”,門徒12人;顧青瑤有“綠梅詩屋”,門徒35人;陳小翠有“翠樓”,門徒7人。在繪畫藝術上,許多女畫家也都有拿手的絕技,如吳青霞的鯉魚、蘆雁,王叔暉和周煉霞的仕女,俞致貞的工筆花卉,陳佩秋的青綠山水等成就很高,她們的作品都是海內外藏家所喜愛的。
而在藝術品市場上,女畫家的作品市場行情顯然不能和男畫家分庭抗禮。以近兩年的市場行情看,陳佩秋、何香凝、吳青霞、王叔暉、俞致貞、李秋君、周煉霞、陸小曼、陳小翠等作品都能在海內外拍賣場上見到,有的市場行情還相當理想。最具代表性的是海派實力派的女畫家陳佩秋,她的作品于上世紀90年代進入海內外拍賣市場,價格一路走高。記得1993年她的《春谷幽蘭》在首屆朵云軒拍賣會上以2萬元成交,1994年她的《竹鳥》被蘇富比拍至1.15萬港元。以后,陳佩秋的作品呈穩步攀升之勢。1996年朵云軒又推出陳的兩本冊頁:一本為八開《花果蝦蛙冊》拍得4.62萬元,另一本為十開《春華秋實冊》拍得7.7萬元。1998年盡管藝術品市場受到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但陳的作品仍顯示出強勁的勢頭。這一年,她的《翠林短亭圖》在朵云軒拍賣會上以14.33萬元成交,首次突破了十萬元大關。1999年她的精心之作《春山訪友》在朵云軒拍賣會上以22萬元成交,再創陳氏作品新高。近幾年來,陳佩秋的細筆青綠山水異軍突起,讓人們看到了她的潛力和后勁。《溪山清遠》在2004年蘇富比拍賣會上獲價78萬港元。《黃花青川》在2005年榮寶拍賣會上獲價330萬元,此作為陳佩秋作品市場最高價。現在陳佩秋的作品中,以青綠山水精品價格最高,大幅青綠山水價格已在百萬元以上。此外,陳佩秋的書法也有不俗表現,她的《行書古詩2幀》在2005年榮寶拍賣會上以2.2萬元拍出;《草書五言詩》在2006年上海崇源拍賣會上獲價1.1萬元。從目前的市場表現看,當今有不少女書畫家的作品走紅市場,其中能與男書畫家抗衡的,無疑首推海派名家陳佩秋。
而海派老畫家吳青霞的作品也不甘落后,2004年她作品價格大幅攀升,過去她的作品價格超過10萬元的寥寥無幾,而今超過20萬元的作品也不少,其中《打漁圖》在上海信仁拍賣會上以33萬元成交,巨幅《魚躍圖》在北京榮寶拍賣會上以220萬元成交,這些佳績著實為女畫家增添光彩。
嶺南畫派的何香凝歷來是市場上熱門人物,不過,她的作品在拍賣場上不多。2002年秋季她與傅抱石合作的一幅《賞雪》由于估價過高而流標。2005年《花鳥4屏》在中貿圣佳獲價165萬元,第一次突破了百萬元大關;同年《梅花》立軸在廣州藝拍獲價50萬元;2007年《梅花》在榮寶獲價23.1萬元。僅次于陳佩秋、何香凝的還有周思聰和方召麟的作品。周思聰的作品主要局限在國內市場交易,2006年北京保利推出周思聰的《高原風情19開冊》獲價99萬元;2007年《人物》中國嘉德獲價82.88萬元,價格相當理想。方召麟是張大千的弟子,她的作品在海外市場上也常有驚人之舉,1991年她的《世界和平年》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59.4萬港元成交,時隔一年,她的《壯麗河山》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77萬港元拍出。這些佳績在當時足以抗衡于大師級的畫家。
至于其他女畫家盡管在各地市場上也有成交的紀錄,但是價格明顯較低,若是作品價格能過十萬元,已屬相當不錯。以筆者之見,在女畫家中,筆者十分看好李秋君、周煉霞、陸小曼、陳小翠、王叔暉、俞致貞,尤其是李秋君(1899—1971年)的作品。李初學工筆山水、古裝人物和仕女,40歲后專攻山水畫。不過,對李秋君影響最大的當推張大千,作青綠山水,端麗可觀,風格近似張大千;古裝仕女,仿唐人格局,頗傳神動人。李秋君的書畫作品很早就在市場上流通,民國時期就開始賣畫,由于李秋君聲望和她與張大千的關系,使得李秋君的潤格高于中國女子書畫會的其他會員。1928年《申報》刊載李秋君的潤格,高出同期的女性書畫家二到三倍,幾乎相同于男性書畫家的潤格。1992年國內藝術品拍賣興起后,她的作品在市場根本看不到。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她的作品開始在拍賣場上露面。1996年朵云軒曾推出過李秋君的一件精品《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四屏,結果以1.54萬元成交,價格平平。1998年《山水四景》屏被朵云軒拍至4.84萬元。以后她的作品基本在萬元左右徘徊。2004年上海敬華推出的李秋君《一枝獨艷》受到了各路藏家的青睞和追捧,最后以9.9萬元成交,創李秋君作品最高市場價。李秋君作為張大千的紅粉知己和海上一代才女,其繪畫功力相當深厚。可惜她的作品長期受到市場冷落。筆者堅信,作為現代女畫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李秋君,其作品蘊含著較大的潛力,尤其是她的作品在市場并不多,后市應有上漲的空間。
陳小翠也很值得一提,陳小翠(1907—1968年)為已故舊文學家陳栩園的女兒,畫家、企業家陳定山(字蝶野)的妹妹。從楊士猷、馮超然學習繪畫。民國時期,曾常在賀天建主編的《國畫月刊》上發表文章。陳小翠擅長工筆仕女和花卉畫及詩詞,畫風近似華新羅、費曉樓,清雅秀逸,別饒風姿。書法宗王羲之,具清秀峭拔之趣。工詩,婉麗俊逸,與其書畫如出一轍。著有《翠樓吟草》。可惜如此才女,卻在動亂的年代中因不堪忍受侮辱而跳樓自盡。但陳小翠的書畫作品卻是不朽的。另外,工筆大家俞致貞和王叔暉的繪畫藝術都是很有特色的,可惜,目前價位明顯偏低,后市蘊含很大的潛力。需要指出的是: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和成熟,市場上已有藏家開始關注女畫家專題的收藏,相信在各路藏家的青睞下,女畫家的作品會上一個臺階,同時,市場也會給投資的藏家以豐厚的回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