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國歌合唱活動由中央黨史辦主辦。包括中學生、大學生、鳥巢民工和新四軍中老年干部合唱團成員在內的1000位參與者,在798藝術區706創意廣場上,合唱了三遍國歌。除軍人外,每個人都穿著舒勇設計的紅色長袍。
大合唱結束后,學生們和鳥巢建筑工人們都分別組隊參觀了798。而舒勇策展的“身體媒體”也同時在唐人藝術中心展開。艾未未展出了有關“理發”的照片集合;趙半狄則用影像的形式展出了他的“熊貓人慰問”系列;舒勇本人展出表現珠三角地區老板的早期作品《辦公室泡泡》;而安迪則展出了因特網題材的油畫作品。舒勇說,這四位藝術家的共性都是用身體介入社會,而未到場的趙半狄則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簡單地評價說,“我不得不介入社會,社會需要我”。
千人合唱“有感覺”主辦方負責人俞俊生告訴本報記者,因為覺得舒勇的想法是個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機會,雙方的合作便很快成型了。合唱團成員也都來自相應的黨史教育基地。“藝術家給活動帶來了鮮艷的顏色,使得嚴肅的愛國主義教育更加有意義。”俞俊生說。
舒勇曾因作品《一億元泡女郎》遭遇潑糞受到爭議,他策劃的藝術活動曾登上央視新聞聯播和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他表示,四五年前就萌發了策劃國歌合唱活動的想法,“我長期在國外游蕩,覺得國家身份特別重要,而個人終極的幸福感是和國家的大背景密切相關的。”他說,跟大家一起唱歌時他也特別激動。
嘉賓、解放軍總參兵種部干部王遐方在發言中說,這次活動令他想起戰爭年代時動員大會的情景。他向本報記者表示,藝術把愛國激情表現得非常好。來自八十中的李同學說,平時升國旗唱歌感覺都是例行公事,但這次這么大的規模則很激動。
國歌大合唱也引起了場下聽眾的反應,一位女生對同伴說,“很有感覺啊!”還有一些年輕人隨口跟唱。
活動藝術性引爭議藝術界人士從專業角度,對這次活動提出了不同看法。有藝術評論家表示,“身體媒體”展中的作品沒有任何藝術理論基礎,“進不了藝術史”。藝術評論家朱其則干脆說,舒勇一直在“胡鬧”。他還批評了當代藝術界魚龍混雜的現狀。
對此,舒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藝術圈是有些人排斥我的作品,但我覺得這些人沒有胸懷,沒法面對更大的可能。我的作品理論基礎就是介入個人現實,或用個人方式體現國家精神。我能把藝術介入到大眾中去,而不再是小眾‘貴族式’的圈子。”他表示,國歌活動以后可能會在全國其他城市大規模開展。
作為“身體媒體”展的學術顧問,北大教授張頤武認為,國歌活動“是一種嘗試,是生活陌生化的嘗試,藝術家把人們生活熟悉的場景重新變成藝術,讓人們當成展品,當成事件來看,因此就有了新的意思。我不是說這種藝術比別的作品好或壞,但它畢竟擴大了藝術可探索的空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