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李教授委托本報專家鑒寶欄目鑒定自己在文物市場上花一千多元買來的一尊“鎏(liú)金官印”,記者捧著這尊“金印”找到了北京紅太陽拍賣公司的業務經理王維。
鑒定結果:此印屬于十分粗劣的偽造品。

鑒定理由:
1.肉眼觀察此印外表所謂的“鎏金”基本可以斷定是粗糙的偽造品。因為看顏色便知外表鎏的不是金,而是刷的廉價金粉,拿放大鏡能看出有大顆粒的金粉。
2.從印的一個有磨痕的小切口處便可判斷里面為粗糙的砂石,古代官印不會使用這般低劣的材質制造。而在鑒定現場,手指略一使勁居然掰斷了紐式上一只貔貅(píxiū)的腦袋,里面赫然露出紅色的砂石,一切真相大白,果然材質為粗糙的砂石,作偽者僅在外面鍍了金粉掩人耳目。
3.從外表看,此印的紐式為五只貔貅戲珠的造型,工藝十分粗糙,角、翼、尾、鬃等都模糊不清。
4.印刻文字自相矛盾。印章底部篆書“范仲淹印”,表示為“范仲淹”個人的私印,而印側面背刻的小字卻是現代人的書法“禮部造□年肆月日”,意為官印,這完全矛盾。因為官印絕對不可能直接刻入私人的名字,而是刻部門或官職,比如“尚書”。這種印的官印上有刻款者最早見于隋印,但至宋官印刻款才較為普遍。另外,作偽者把印章刻成小篆體,非行家很難分辨出所刻何字。
5.印章底部的“范仲淹印”四字刻的口特別淺,略懂雕刻的明眼人一看,很容易就能判斷出這是使用現代電腦微波技術打上去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