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博物館需要很多錢,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由誰來養?這是決定百姓能不能一直免費品嘗這文化大餐的關鍵,我們真擔心博物館因財力不支或虧損又退回到靠門票貼補的老套路。
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由國家貼補一些,理所當然,但不可能也不應該由國家“全包”。誰來養?值得探討。
英國的經驗值得關注。倫敦的博物館免費開放是政府文化政策的一項核心內容。2000年底,英國最好的國家博物館和美術館相繼免費開放。博物館不收費,它們如何維持?政府為此建立了國家遺產彩票基金,通過彩票基金和政府直接撥款,以補貼博物館因停售門票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同時,博物館還開展了多種活動用各種方式創收,如銷售博物館的精美畫冊,開設規模不小的書店、禮品店和咖啡室等。
跳出一館一室的得失,從一市一國大視野看,英國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最大動力和獲益就是牽動了一個城市、甚至一國的旅游,賺了大錢。近年來,去英國旅游的人數猛增,而免費博物館正是他們的必去之處,旅游業是英國最重要的經濟收入。早在2001年,英國旅游業產值已達728億英鎊。難怪有人說,英國大博物館免費開放是“吃小虧占大便宜”。
支持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柱子”應該有多根。如南京博物院可排入旅游線路,通過銷售有紀念意義和精美的旅游產品而贏利。博物館還可用提供優質服務來掙錢,如開設課堂、書店、禮品店和茶室。有意思的是,在這次南京博物院免費開放的10天里,參觀者意見最大的就是缺乏這方面的服務。為此,我們博物館的運作模式也要有所改變,如何吸引青少年走進博物館并愛上博物館,是把博物館辦成青少年大課堂的關鍵之一。現在,不少孩子、父母和老師反映,不少博物館不好看不好玩, “成人化”,學術味過濃而趣味性不足,這不利于博物館的“自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