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對象:李彥君 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主任
2002年北京翰海春拍會上,一件紫檀嵌玉屏起價8萬元,5分鐘內以732萬元成交。北京嘉寶2006春拍會上,一件乾隆羊脂白玉八仙抱月瓶也拍出了528萬元的高價。2006年北京翰海春拍玉器專場總成交額1946.032萬元,其中約有80%是和田玉。和田玉市場何以如此之瘋狂?本期特邀請嘉賓文物鑒定專家李彥君為大家揭示和田玉的市場泡沫問題。
1公斤和田玉料價破10萬元
目前市場上1公斤的普通和田玉料,在上世紀80年代價格為1000元左右,現在是10萬元左右,而一級品的身價已突破10萬元,至今仍呈上漲趨勢。和田玉漲價更大,3年前“按克計價”。2006年1克和田白玉的價格是黃金的4-10倍。目前最新市場價格1公斤和田羊脂玉的價格已高達200余萬元,若是帶有紅/黃色皮的籽料,價格還可上漲數倍。帶色的和田玉籽料皮,成了單位面積內“世界上最貴的皮”。
和田玉即軟玉,俗稱真玉。早在新石器時代,昆侖山下的先民們就發現了和田玉,并作為瑰寶和友誼媒介向東西方運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國最古老的和田玉運輸通道“玉石之路”,即后來的“絲綢之路”的前身。戰國時期和田玉被稱為“禺氏之玉”。秦代也稱為“昆山之玉”,以后還有叫“玉田玉”。和田玉因其堅硬、溫潤、色純、稀有而備受世人珍愛,成為中國玉文化的代表性玉材。進入戰國時代,漸成中國帝王玉的主流用玉。至清代,無論是數量、品種,均為歷史之冠。而和田玉,特別是籽料,在歷史上長達4000年的采集中已近枯竭。現存世量最大的和田玉所做玉器仍屬清代遺留的玉器。
先人給和田玉總結了“五德”,即五大特征:堅韌的質地、溫潤的光澤、絢麗的色澤、致密而透明的組織、舒揚致遠的聲音。羊脂玉是和田玉特有之美。和田玉璞玉的外皮,按特點可分為色皮、糖皮、石皮三類。色皮是玉的外皮有一層黃褐色或褐色很薄的皮(厚約l毫米),為氧化所致,從皮色可看出玉的質量,如秋梨子、虎皮子、鹿皮子等等,常為上等白玉。糖玉的外皮較厚,如紅糖色,且末玉礦常有此類玉,其中有白玉或青玉。石皮是外層有石質圍巖,要去除圍巖后才能得玉,如和氏璧是“理其皮而得寶。”

和田玉

俄羅斯玉
檢測機構“縱容”造假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青海玉、俄羅斯玉的開發利用,作偽者又找到假冒騙人的新途徑。他們將價廉物美的青海玉、俄羅斯玉冒充和田玉大肆兜售,索要高價,牟取暴利。
青海玉產于青海,現每年產量可達2000噸,外表美觀,顏色為白底或淺灰底加綠色斑紋,玉質較細膩,呈半透明狀。由于其外觀與翡翠近似,因此有不法商人用其冒充翡翠玉件。但這種玉所含石英質成分偏高,因此與白玉相比,質粗澀,性粳,脆性高,透明性強;經常日曬雨淋,容易起膈、開裂和變色。
俄羅斯玉產于貝加爾湖地區,雖與昆侖山較遠,但仍與和田玉同屬典型的軟玉系統,而且俄羅斯玉以白玉、黃玉為主。其中白玉質量較好,白度遠遠超過和田玉,但稍微發干,顏色也較統一,因而為人們喜愛,是和田玉最好的替代品種,而且有籽料,但白色氧化皮較厚,皮下的糖色多呈黑褐色,顏色較深,與白色界限也較清晰,成為仿古玉、仿和田玉最好的玉料。其開采年代約為上世紀90年代初,每年產量為500噸左右,僅次于青海玉。但由于其自身的優點,多被精仿成清代宮廷用玉及民間精品白玉配飾,所以成了近幾年每年上拍的宮廷玉器的主要原料。
將和田玉與俄羅斯玉放在一起加以比較,一個糯,一個粳;一個白得滋潤,一個則是“死白”,其高下之別不言自明。同時,敲擊時一個聲音清脆,一個沉悶,也不難分辨。
一些不負責任的檢測機構,在檢測青海玉、俄羅斯玉的時候,在檢測證書上多標明“和田玉”的做法,誤導了大部分消費者。加之拍賣及藝術品公司的誤導,上當者不計其數,使幾種產地的軟玉檢測幾乎都被貼上了“和田玉”的標簽,這就是近幾年和田玉突然泛濫的根本原因。
無序競爭、亂殺價使得市場很不規范,再加上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俄羅斯玉、青海玉進入市場,有很多不法商人從黑龍江的滿洲里大批進口俄羅斯玉,給和田玉市場帶來了一定的沖擊,有的商販只求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以假亂真,致使和田玉聲譽受損。即使是這種現狀,和田玉行業仍然具有很廣闊的市場前景,并以年增長率15%的速度發展。

青海玉
好玉要倒三次手
隨著原料市場的開放,挖玉的老百姓越來越多。有用坎土曼(當地簡陋工具)的,也有用推土機、挖掘機的,即使這樣,現在的產量仍比20世紀要高出10倍。2002年7月,和田老百姓挖出一塊30多千克的特級羊脂玉籽料,以650萬元人民幣售出;2004年9月和田一個農民又挖出一塊20千克的羊脂玉籽料,專家保守定價已達800萬元以上。
有好玉,一般要倒三手:挖玉人,基本是被老板雇傭。老板管吃管住,并支付一定數額的工資,挖出來的玉由老板賣給當地的大玉販。大玉販再賣到烏魯木齊和國內其他地區。在和田地區,身價百萬的少數民族玉石商人有百人以上,身價千萬的也有十多位,擁有洋房、高檔轎車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從市場價格看,2003年“非典”之后,也就3年時間,以新疆產軟玉為代表的原料漲幅就達到了10倍,好的原料漲幅更高。過去10萬元1公斤的一級籽料,現在是100萬元1公斤,突破了百萬元大關。幾兩一件的和田玉工藝品就叫價百萬元,以前不多見,而現在則是很普遍的事情。文/劉妮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