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師拿出了三個瓷器碎片,“這里面有一片是北宋時期福田窯燒出來的瓷器碎片,其余兩片是偽造的,看誰能認出來哪個是真的?”大家頭碰頭地仔細鑒賞,最后,只有不到10%的人認出了真品。
這是一個陶瓷收藏者小范圍聚會上的一幕。理財周報記者同幾位資深的陶瓷收藏者的交流,鑒賞陶瓷是一個“長期的,需要慢慢積累的過程”,“只有多看真品,多對比,多交流,才能慢慢的提高鑒賞水平?!?
但是,對一個投資收藏家來說,誰又能抵御珍貴陶瓷作品巨大價值的誘惑呢?讓我們隨便翻看一下拍賣行的記錄:
2005年,倫敦佳士得拍賣會,“元代鬼谷下山圖青花罐”以1568.8萬英鎊(約2.45億人民幣)成交;同年,一件“元青花錦香亭圖罐”在佳士得以4716萬港幣成交;
2006年,一件元青花“歲寒三友”圖罐在香港佳士得以2268.4萬港元成交……
古瓷取“五大” 現代陶瓷取景德鎮
說到陶瓷鑒賞,就不得不回顧一下它悠久的歷史。中國作為世界陶瓷藝術的發源地,迄今已有超過一萬年的陶瓷史。據中國古陶瓷研究會理事李冠春介紹,中國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陶器。大約5000年前,開始出現半陶半瓷的陶瓷器,從春秋后期,中國的陶瓷藝術開始走向成熟。
在中國的古陶瓷品中,按照種類、產地等不同,價值也有所差異。如按照產地而言,“五大”名窯的產品是目前最受市場認可和追捧的。這五大名窯是指官窯、定窯、哥窯、汝窯和鈞窯。而按照品種分類,青花瓷器、釉里紅瓷器、紫砂陶器等古陶瓷都是收藏者的心愛之物。
而現代陶瓷由于燒制工藝和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價值主要體現在工藝美術水平上,要求“器、功、色、釉”俱佳?,F代陶瓷存世量相對較大,市場價格尚低,贗品相對較少,也成為中產的收藏之選。現代陶瓷中的特種工藝瓷器由于工藝獨特高超,也是收藏投資的選擇之一。比如景德鎮薄胎瓷,精巧絕妙,最能集中說明“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陶瓷工藝特點。
胎質、釉色、紋飾、造型、款識,不可少看一樣
研究古陶瓷多年,李冠春本人也收藏了一些價值不菲的藏品。像“南朝青釉剔刻蓮紋盤”、“五代花口白釉盤”、“雍正哥釉大碗”都是他的囊中物。他向理財周報記者介紹了一些古陶瓷的鑒賞方法。
首先就是要看器皿的胎質和釉色。一般來說,從胎質、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窯口。比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時代的青釉瓷器,又稱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級階段,其胎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質堅硬,瓷化程度較高;其釉色青,釉層較薄,厚薄不均。這是因為當時采用瀝釉方法進行施釉的緣故。而五代時的釉色為天青色,這種釉釉色瑩潤,施釉較薄,青中閃著淡淡的藍色。他收藏的“五代花口白釉盤”就是典型的這個時期的產物。
再如宋代龍泉窯的梅子青釉,這是宋代龍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潭雀撸悦娌婚_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明代永樂、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也各具特色。永樂時期白釉最負盛名,釉質肥厚,潤如堆脂,純白似玉。明代宣德年間大件琢器底部多無釉,露胎處常有紅色點,俗稱“火石紅斑”。而清代康熙時瓷器的胎釉,胎色細白,胎質純凈,細膩堅硬,與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體最重。一件器皿施兩種釉,是清代康熙年間生產的瓷器的最大特點。
其次,要注意陶瓷的紋飾。古代陶瓷紋飾繁多,但按類別可分為人物、動物、植物和裝飾四大類。對不同時代要掌握其不同紋制手法。比如最常見的云紋,元、明、清就有不同的“朵云”,每個時期都有其特定繪制方法。了解了這些,才能正確地判定每一件陶瓷的年代。
第三就是要看陶瓷的造型。它有明顯的時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會時期人們的審美觀。比如同是飯碗,唐代、明代和清代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造型。
最后就是要看款識。款識也叫年款,是在一件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心里,身的中部或口緣等部位,書寫上某某皇帝的年號,如“大明成化年制”等字樣,以表示年記。這種年款,有一部分是專為宮廷燒制的,叫“官窯”款;有一部分是民間燒制的,叫“民窯”款。除了注意各朝寫款的規律、風格和特征外,還要注意各朝寫款的顏色。不同朝代使用的顏料不同,其呈色也就不一樣。以青花瓷為例,明代至清代初期的青花款,在放大鏡下可見其色下沉,周圍有細小的均勻的小氣泡,清代后期的仿制品則沒有這種特征。
收藏詞典
五大名窯
五大名窯指官窯、定窯、哥窯、汝窯和鈞窯。
官窯瓷器胎土呈黑灰或黑褐色,胎體較薄,施釉較厚。釉色是官窯瓷器技術和藝術上的最高追求,它創造出粉青、月白、米黃等釉色,這些釉色色澤幽雅,透明感降低,釉層厚而勻凈。
定窯以產白瓷出名,胎體潔白,釉是象牙白色,質地堅實。除了大宗的白釉瓷器,定窯還燒制少量的醬釉或綠釉器,醬釉器又稱“紫定”,是傳世稀少的珍品。
哥窯瓷采用多次施釉的工藝,使青釉濃厚青翠,色彩幽深,創出了粉青、梅子青等絕頂釉色。汝窯瓷器在歷史上一直是備受重視的珍品。汝窯胎體較薄,胎質細膩,器物成型和修坯工藝一絲不茍,燒制也十分考究,底部的支燒痕跡小得如同芝麻粒,底部施滿釉。它的釉色為天青釉,色彩青幽含蓄,釉質厚如凝脂,釉面開細碎的冰裂紋。目前傳世的汝窯器物不足百件,分別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地。
鈞窯制品是專門為宮廷燒造的御用品,以豪華奢侈為尚,選料嚴格,不計成本,工藝要求更高。鈞窯制品都由官府派職官把關監選,合格者當選,其余一律砸碎就地深埋。鈞窯造型端莊,技藝嫻熟,尤以紅、紫為基礎,熔融交輝,形如流云,燦如晚霞。因此民間有 “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說法。
尋找古窯陶瓷的四項注意
尋找古窯陶瓷的四項注意
尋找古窯陶瓷的四項注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