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市場平均增幅68%
記者從“2000年至2007年度全球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的統計表格中看到,自2000年以來,中國藝術品市場平均增長速度為68%左右。從2000年到2005年快速增長后在2006年有所放緩,但在2007年又呈現出加速趨勢。2007年度全球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是2369430.52萬元,比2006年增長了41.04%。
這8年間,增長速度最快的是2004年和2005年,分別為731964.16萬元和1554582.26萬元,較前一年增長215.53%和112.39%。2005年還首次突破100億元。
對此成績,嘉德國際拍賣公司總裁王雁南說,2004年、2005年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復蘇”年,因為前幾年的基礎太低了,事實上,從2006年起,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才開始逐步走上穩定發展期,直接誕生了2007年的驕人成績——總成交額比上一年增長近三成,內地的117家拍賣公司的總成交額也由2006年的127億增長至170多億元,增長達36%。
匡時拍賣公司總裁董國強覺得,今年要持平2007年是不成問題的。2005—2006年的大滑坡主要是投機商的舉動造成了恐慌心理,等投機者手上的東西出空了以后,市場就趨穩了。
中小拍賣公司以“量”取勝
2007年中小拍賣公司市場占有率為39%,匡時董總認為這些中小公司是以量取勝的。在市場創造著一個個天價的同時,小拍賣也很紅火,國內八大拍賣公司都搞小拍。一些小型拍賣公司一次可以拍上5000件東西,價格都不貴,但都很討群眾喜歡。“這說明國內的收藏隊伍是很龐大的,并不是只有巨頭在玩收藏。以后我們公司也會有不同價位的東西呈拍。”董總說。作為中小公司的代表,北京中嘉公司梁經理說,內地拍賣公司還要承擔培養市場的文化責任,不可能像香港公司什么賺錢就做什么專場,目前他們就主做兩場大拍,各個門類拍品都有。“比如前幾年老窯瓷器、古玉、元青花市場情況不好吧,但我們也得推這些東西,這是培養市場的過程。而且也把這些好東西留在國內,免得流失海外,文物保護法是國內公司都有意識遵守的。”不過中嘉除了在北京,也會在外地開一些小拍,比如嘉興中小企業主喜歡彩瓷,而山西的煤老板喜歡元青花,他們就在當地推這類專場。這種“討巧”的做法很多內地公司都在做。
專場在內地逐步興起
雅昌數據顯示,2007年拍賣公司和拍賣會數量與2006年持平,但專場上升明顯。匡時董總認為,專場取決于一個公司的創意思路、征集能力和營銷方式,所以相當程度上體現公司的操作水平。保利公司就憑借著一個成功的夜場獲得了“年度創新拍賣公司”的稱號。保利2007年奉獻的10個專場中,1531件拍品成交總額達6.3億元,總成交率為65%,創造了中國藝術品拍賣界拍品最少、成交額最高的驕人成績。
但從目前看,內地的專場還處于起步階段。一直致力于推官窯精品的長風拍賣公司張總說,去年他們第一個在國內推出了“宮廷掐絲琺瑯”(民間叫景泰藍)的專場,反響很好。但在專場操作能力上還是不如香港。“像去年蘇富比主推了一些老窯瓷器專場,它雖然現在價格相對便宜,但從藝術價值上不次于明清宮廷藝術品,蘇富比是在找價格低谷,它也具備了引導市場的能力。可以想象,今年老窯瓷器在內地的行情也會看好。”張總認為,內地專場受制于拍品征集能力。內地公司之所以不能征集到頂級、天價的藝術品,還因為內地藏家的市場承接力相比于國際還是偏弱。“東西能不能賣出去是辦專場的首要考慮。現在大家都看到中國人大量去香港買東西了,但真正的大買家還是國際上的。真正精品天價是由這些人造成的。什么時候全世界富豪榜出現中國人的名字了,收藏家排行榜也就會一致了。”
匡時董總卻不贊同這種觀點。他覺得專場的意義在于它的“服務性”,它的受歡迎是因為拍賣公司已經替買家把分類的工夫做好了,讓收藏者不用再“沙里淘金”了。“只要用心,有些事誰都可以做。市場不是以大小來區分的,小公司也有小的優勢。”他說,去年就有好多老外也來內地市場淘東西,其實真正購買中國藝術品的主力還是在國內。
“金字塔”底部加寬
這份年報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書畫、油畫及當代藝術、瓷器雜項幾類都呈現了上漲,其中500萬元、1000萬元以上的精品漲幅更是驚人。對此,長風張總說,書畫、瓷器雜項和當代藝術,一向是拍賣市場的主流。從今年走勢看,古代器物的增值會相對穩定,中國書畫今年漲幅估計會比2005年“頂峰”時期略低點,但頂尖精品還是會持續性大增長,像精品130%的漲幅總體趨勢是比較合理的。匡時董總說,越是高價位的東西越是受追捧,這標志著國內買家的水平提高,他們知道這些東西是可遇不可求的了。現在已經有很多內地收藏家去參與海外高價拍品的競買了。而且,除了那些競拍頂尖拍品的藏家,國內中小收藏群體還是很龐大的。
董總認為,除了瓷器、玉器、佛像以外的古代工藝品(即雜項),今后將會在拍市上大幅呈現。之前國內市場對雜項涉及的不多,原因是雜項相當程度是需要有生活情趣的人去購買的,投資的人不會買這類藏品。目前在內地還沒看出明顯的消費趨勢,但香港、臺灣市場已經大量出現雜項。在內地民間,古董家具收藏一直很熱,但拍賣公司要開專場,在征集上就很困難。
長風張總覺得雜項的優勢是每一件東西都沒有重樣,但定價可能就存在一些困難,因為沒有參照物。目前保利一直在做古董家具的收藏,但很多公司都因為征集不到成系統的拍品,可能就不拍了。今年的雜項,他比較看好中國民間一直很喜歡的“竹木牙角雕”的漲勢。
中央美院趙力看好雜項在今后的發展,主要原因是收藏這座“金字塔”的底部正在迅速加寬。隨著人們由投資性收藏向興趣性收藏的轉變,各種好看好玩又有藝術欣賞價值的雜項將成為新的寵兒。
佳士得、蘇富比占市場三成
在國內拍賣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上,只有佳士得、蘇富比共占據27%的份額,北京八大拍賣公司占據44%,剩余39%的份額為其他中小拍賣公司占據。對此,收藏專家秦杰說,北京近幾年成為“古代瓷器、古代繪畫”的交易中心,這兩個藏類的幾個天價紀錄都是在北京創造的,而北京八大拍品公司總成交額也連續幾年突破10億美元。但佳士得、蘇富比目前仍是領頭羊,它們在香港的拍賣成績已經連續幾年超過其紐約市場的紀錄了,香港已經成為整個亞洲藝術市場的領頭羊。
秦杰說,就作品征集來說,這兩家公司具備在全球征集的能力,像內地主鉆古代繪畫、古代玉瓷,但宮廷玉器、瓷器尤其廣泛流失海外的明清兩期的拍品,基本都被香港公司淘去了。
匡時公司董總認為,中國人的購買力還是很強的,只不過人們喜歡選擇去信任度高的公司買。同樣的東西在佳士得和國內公司賣不同價格的情況經常出現。佳士得、蘇富比的優勢主要是更專業、品牌號召力比較強。鄭潔 吳穎
2007年度拍賣公司總成交額排行榜前10名
序號 拍賣公司 2007年專場數 2007年成交額 市場占有率
(個) (萬元) (%)
1 佳士得香港 19 36963333 15.60
2 香港蘇富比 18 27031089 11.41
3 中國嘉德 60 17324361 7.31
4 北京保利 30 15364281 6.48
5 北京翰海 52 11514050 4.68
6 中貿圣佳 24 9507951 4.01
7 紐約蘇富比 5 9252796 3.91
8 北京匡時 16 8112379 3.42
9 西泠印社 24 6406483 2.70
10 北京榮寶 16 4586909 1.94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