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思潮以后,中國美術史由‘大批判’逐漸轉向‘中國本土當代藝術構建的自覺’。后現代持續沖擊當代藝術圈,同時當代藝術也進入了一個空前‘大消耗’的時代。
一方面中國當代藝術圈仍在繼續上演效仿西方現代美術史的的工作,另一方面熱衷于后現代的挪用和改造,其思維沒有跳出‘圖象學’的范疇;政治波譜已無多少用武之地,娛樂化,卡通化,幾乎成了這個時代的主流。年輕的藝術家在西方‘民主’和‘科學’學的旗幟下,展開了多個層面的創作熱潮,中國美術呈現出多元發展的景象,當代藝術空前的熱。全國各地掀起了以做當代藝術為主流的‘創庫熱’,并且這種風潮已經滲透到了內地,包括一些離中心比較邊遠的地方。這種變化讓人激動和眩目。
‘大消耗’是這個時代一個顯著的特色。中國當代藝術被西方所消耗,中國藝術20年來的挪用和改造,已經使藝術方法論的問題逐漸引向死胡同,中國美術慣于回應西方美術史,但卻很難從自己文化的內部提出對當代藝術具有建設性的問題。在這個‘大消耗’的時代,中國人所缺失的是一個價值系的參照。這個價值取向應該來自中國文化的內部。否則中國當代藝術過熱只能是一個空前的大消耗。當代藝術如果缺少了一個文化和精神上價值系統,也就等于同真正現實絕緣了。擴而大之,離開了這個價值系,中國當代藝術又能提供給世界什么呢?反過來講,如果中國當代藝術能嘗試著從自己文化的內部消化這個問題中國當代藝術也就沒有了這個所謂‘輸出’的問題。
我認為中國藝術應該主動的擔當道義。
第一藝術家不能僅僅停留在標榜自我個性張揚和才氣的炫耀上,成為急于追求成功藝術家的弄潮兒。
第二藝術家不是圖象的附庸,僅僅只在藝術方法論上做文章,藝術品追求好買。這是對資源的消耗。
第三虛無,孱弱,病態的生命觀世界觀同這個世界一起沉淪,從而進入生命大消耗的精神逆流或物質消耗的洪流。
中國當代藝術多元發展的景象下面潛藏著人心的散亂,對現實的冷漠,搜奇獵怪,大擺‘圖象宴’,挪用改造,或矚目在西方民主和科學的旗幟下,娛樂化,卡通化,無節制的消耗著藝術家創造的原動力。藝術品淪為消費品,麻木倒錯干癟了的靈魂心喜若狂的滋長著物欲的消耗。
時代需要具有飽滿生命力,勇于超越自己的才情,和對現實具有真知灼見的大靈魂。藝以載道就是對大消耗時代背景的‘撥亂反正’。
‘道義’的‘道’就是指生命和日常修養的內在工夫。所謂‘義’就是伸張正義,匡復人心。藝以載道就是藝術家自覺于自己內在心性修為,向自己內在靈魂真實挖掘,以期‘明心見性’的過程。藝術的‘道’所擔當的‘義’就是對現實的真實的體認,并作出匡復人心的事業。道和義是密不可分的,他是一個‘以虛合實’的過程,是凝聚藝術家的生命狀態,將自我內在修為轉化為社會和時代所需的精神之路。對生命的關愛,對世界的的關注是他的兩個向度,縱深橫向挖掘直至‘融為一爐’,方能顯示當代藝術中國化的胸襟和潛力。
我所期待的中國當代藝術是擔當道義,以藝載道的藝術。時代需要具有飽滿生命力,勇于超越自己的才情,和對現實具有真知灼見的大靈魂。藝以載道就是對大消耗時代背景的‘撥亂反正’。挖掘心性,凝聚飽滿的靈魂和生命力,對于散亂不安的現實,擦出一片光亮。承接中華文明‘藝以載道’的思想,將中國當代藝術或當代藝術中國化的問題引入更內在的現實和處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