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在安徽蕪湖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工地發現一處距今約6000年的聚落遺址——月堰遺址。考古專家稱,該遺址是皖江下游地區目前正式發掘且揭露面積最大、文化遺存延續時間最長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有助于皖江下游地區文明探源。
據此次考古發掘負責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葉潤清介紹,月堰遺址位于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響水澗村境內,屬于響水澗電站下庫區,一旦蓄水,整個遺址將沉沒于水庫之中。目前,搶救性發掘工作剛結束不久,考古人員正在對出土文物進行整理和修復。
月堰遺址現存面積約2.35萬平方米,此次發掘面積6000平方米,為遺址的核心和重點區域。共發現新石器時代和宋至明清時期墓葬38座,房屋建筑基址9處,與房屋建筑相關的紅燒土遺跡26處,還有窖穴、灰坑、溝等各類遺跡200余處;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各類珍貴文物700余件,各類陶器、石器標本近千件。
其中,新石器時代的墓葬26座,分布在東西兩片小型墓地上,均為小型長方形豎穴土坑墓,隨葬器物主要為鼎、壺、罐、碗、杯、紡輪等陶器和鉞、錛、鑿、雙孔石刀、石削等石器,隨葬品組合及擺放均有一定的規律。骨架、葬具則已完全腐爛。同時發現的還有鹿下頜骨、家豬牙齒和一些植物遺存。
據悉,月堰遺址小型墓地是安徽發現的為數不多的史前墓地之一;遺址史前時期文化遺存存續時間大約自距今6000年至4500年。
安徽發現6000年前聚落遺址
安徽發現6000年前聚落遺址
安徽發現6000年前聚落遺址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