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恩存
近年來,軍旅繪畫涌現出一批相當活躍而有才華的畫家,他們的作品在表現新時期軍隊面貌、鼓舞士氣、增加戰斗力方面表現出獨到的形式手法。
應該說,是軍隊這個大學校造就了一批繪畫人才。
青年畫家王利軍,就是在軍營中成長起來的軍旅畫家。作為軍旅畫家,王利軍始終沒有忘記自己負有的使命與責任,他把自己看做是軍營中普通的一員,強調在生活中發現生活,在軍營中表現軍營,在鋼鐵洪流中熔鑄自己的藝術。做為海軍的一員,王利軍熱愛海軍,他曾無數次深入海島、軍艦、碼頭、并立志去表現海軍戰士平凡而普通的生活,給這些普通的軍旅生活以藝術形式化,把樸素而平凡的戰士生活提煉為繪畫符號。他的創作表明,畫家對此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只有熟悉這些生活,才能胸有成竹,才能把現實生活形態提升到筆墨形式符號的高度,才能最終成為藝術作品。
面對海軍這一高科技的技術兵種,沒有成功的藝術經驗可以借鑒,特別是象軍艦、飛機、雷達以及海軍軍艦等器物,只有靠自己反復探索、實驗才能逐步得到解決。而王利軍正是在這一點上,變被動為主動,依然是毛筆、宣紙,他卻表現了當代軍人的雷歷風行的雄姿,如《警報》、《破曉》、《濤聲漸遠》等,都體現當代軍旅生活的特點,無論人物的刻劃與艦艇的意象表現,都可看出畫家所付出的努力。
他的難度在于,怎樣以毛筆、宣紙等軟性材料去表現冷金屬的艦艇,怎樣以毛筆、宣紙去表現英姿颯爽的海軍戰士,然而王利軍卻處理的相當成功,如《警報》,便是以墨線與皴擦染相結合,表現了戰斗警報拉響之后,三位海軍戰士全副武裝迅速到位的情況。為了強調運動感與速度,畫家在線的運用上,強調了飄逸的感覺,不論疏密、還是濃淡,都服從于人物的動態;這樣,環境的營造、人物的動勢與墨線的組織相得益彰,在相對滿塞的構圖中,突出了跑警報的雷歷風行的軍事生活。
這是一副相當成功的作品,以水墨的方式去表現大海、艦艇與疾速奔跑的戰士,王利軍不僅解決技術上的難度,而且融入了現代軍事生活的氣息,使作品獲得了完整性與現代感。
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深入生活,不斷地在生活中發現,不斷地在發現中提煉素材,又不斷地在生活中豐富這些素材,最終把它們整合編織成為一副副生動的圖像,是王利軍長期形成的創作方式。他堅信,只要身在軍營,只要站在軍艦的鋼鐵甲板上,他就會產生如泉涌般的創作靈感與激情。置身在軍營中,他體驗到這支鋼鐵之旅的偉大一面,也體驗到平凡一面,他的畫筆就是通過平凡的形象與場景去表現偉大的含義,他的理想是,讓人們在樸素的形式語言中讀到當代軍人的崇高品質。
因此,王利軍的軍旅繪畫,力避了宣傳畫的效果,他以獨特的視角、親切的氛圍營造了當代軍人的情懷,營造了英雄的群體,營造了充滿人情味而又忘我的今日軍人形象。
做為新一代的軍旅畫家,時代的前進與軍隊的發展,都對王利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化的軍旅生活,沒有現成的經驗可資借鑒,需要的是創造,這是擺在王利軍等一代青年軍旅畫家們面前一道必須解決的藝術課題。王利軍很努力,他具有良好的軍事修養與藝術素質,而軍旅繪畫又為他展示了極富寬闊的平臺,憑借這個威武雄壯的平臺,相信王利軍一定會創作出無愧于偉大時代與偉大軍隊的作品來。
作者:徐恩存《中國美術》雜志主編
地址:北京西三環北路105號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內
郵編:100037 電話:010—68980661
傳真:010—68980661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