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楊 2004-5-15
部隊駐地離青島市中山公園僅一站地,10余間他從未進去游覽過,幾乎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在作畫上,偌大的軍人俱樂部里有一間小宿舍的燈光總是亮到深夜,盛夏蚊子叮咬,隆冬無取暖設備,顏料都凍住了。他畫海報、刻會標,一年能出二百多套各類海報及宣傳櫥窗,為豐富部隊的文化生活受罪竭盡全力。接近20年的基層美術實踐悄然鋪就了他的專業畫家之路。90年代中考取軍藝,以優異成績及綜合素質畢業后被海軍政治部創作室選用。回首往事,他總結出一條公式:勤奮+機遇=造化。他說,人生在世,何謂幸福、幸運?莫過于事業與職業的完美統一,愛好與工作并軌。他為能有機會在張道興這樣德藝雙馨大家身邊工作深感慶幸,張老師喜歡同年輕人交往,動輒到他畫室坐上片刻,談經論藝說體會,一撥一個亮點。
自1986年五四青年節,他創作的水墨山水《島城春色》,獲青島首屆青年文學藝術大獎賽金獎至今,幾十件獲獎作品匯總起來,已是洋洋大觀,足以出一部象樣的畫集,足以顯示一位青年畫家的功力、實力、潛力,但他一再謝絕朋友們的張羅,沉住氣,再悶悶。
古往今來,國畫園地之師承關系如薪火綿延,佳話不斷,構成美術史上一大特色。朋友們也為他高興,夸曰:“利軍行啊,機遇好呀,這幾年噌噌地。辦個大型個展吧!出本大型畫冊吧!”自1986年“五四”青年節,他創作的水墨山水《島城秀色》,獲青島首屆青年文學藝術大獎賽金獎至今,幾十件獲獎作品匯總起來,已是洋洋大觀,足以出一部象樣的畫集,足以顯示一位青年畫家的功力、實力和潛力,但他一再謝絕朋友們的張羅盛情,沉住氣,再悶一悶……
他說,畫這個東西是個慢功夫,切忌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以我的體會,頭幾個臺階比較快,今天獲個獎、明天拿個牌,很見效果。但要再上一個臺階,中間會有一大段漫長的積淀過度期,可能要很長一段時間,沉下心來,潛心修煉,清理思路,找準方向,奈住寂寞要有一段平凡的過程,不慍不火、不急不躁、不見成就、不為人知,直到準備充分了,再去攀登新的臺階。正是這段平凡過程將最終決定一個畫家的藝術檔次,作品格調及品味。畫集不能急著出,一旦出了,又不能把不滿意的作品挖下來,難免遺憾。畫也不能急著賣,賣了,有一天連你自己也看不下去,又不能一張張去人家墻上揭。
生活中的利軍就是這樣,謙和恬淡,含蓄內向,默默做事,不事張揚,大小事心里都有譜,按部就班地向前推進。自學畫以來,他習慣于制定“五年計劃”,一步步走向既定目標。
A,勤勞是看家本領。作品《先驅》采用對稱式構圖,突出畫面正中李大釗半身塑像,以浮雕式筆法做成背景那密實沉雄的歷史厚重,耆宿大賢,前仆后繼,華夏兒女,英雄輩出。正所謂尺幅千里,鑒往知來。畫家以其凝重之筆,在有限的空間里,活畫出一部無限的英雄史詩,飽含激情地渲泄了那個年代特有的壓抑和悲壯。這幅作品他以平均每天十五六個小時的工作量,連續作畫40余天而成。最終獲得“青島市紀念建置100周年青年藝術大獎賽金獎”并被李大釗紀念館收藏。
為創作《破曉》,他專門借了一間房子作畫室,白天照常上班,晚飯后迎來一天中最為亢奮的時刻,常常畫至凌晨三點,以夜的靜謚、情的激越,構成畫面氣象,以其年輕的生命熱量和豐富的藝術想象,力求完美地刻畫出他心儀中的水兵形象。這幅畫,他6易其稿,入選首屆全國人物畫大展,并與一些著名軍旅畫家的作品一道獲獎,當時他還是一位基層業余作者。
入選全國九屆美展的《警報》,引起業內廣泛關注,為近年來少有的反映和平時期部隊生活的佳作。《抗聯戰士》、《濤聲漸遠》等,無論謀篇立意、筆墨形式,均達到一定高度,顯示了作者駕馭主題性大幅創作的能力,及把握水墨語言的日趨稔熟。作為軍旅畫家,重視主題性創作,介入火熱的現代生活,也是畫家無形中須承受的壓力,壓力變作動力,方有大作力作。在利軍畫室,我翻看那眾多作品照片,琳瑯滿目,驚嘆于其數量之大,題材之廣,下得功夫之深,我就知道他的目標是什么了。早在1984年,他的第一幅國畫作品見于《前衛影苑》,夜里激動地不得了,一會兒起來開燈看看、再看看。燈亮著、心亮著、畫亮著。欣喜于夢的種子在勤奮的土壤里育成第一枚芽蕾。
20年后有了《警報》。再過20年會有什么?那時他60歲。這期間他還須準備4個“五年計劃”。他是個做事有條不紊的人,一步步都有設計,而且從未落空過。用他的話講,走一步鋪一塊石頭、墊一塊磚,路就不知不覺地延伸去了。
B,我是農民的兒子,我為自己的出身自豪。利軍小伙一個,白皙清奇,好相貌、好人緣,得一個綽號“大眾情人”。難得他從不忌諱苦出身、窮孩子的過去,吃苦耐勞的秉性也正建立在這樣的出身上。我倆聊天時吃黃瓜,他從根部苦澀處吃起,我也是。多年來養成的習慣,菜肴里最動人的那塊肉一準留到最后,為著留下滿口余香。作為青年畫家,利軍以其清醒、自律吃苦耐勞等等美德立足畫壇,足以抵御名利場無處不在的負面影響,安心作畫,追求學養,如同風箏,飛得再高,總有繩系。
1983年5月末,《青島日報》連續兩天發表他最初的美術作品,兩幅刊頭設計,8塊錢稿費令他喜不自禁,再加上兩個月的戰士津貼,買了兩件皮背心寄給爺爺奶奶。如今,他各方面的條件都在逐漸改善中,不僅農村的親朋好友,慕名求教的基層戰士他也總是熱情相助,把為大伙做事視為一種快樂,一聽電話響,趕緊出門去。愛人同其調侃說,又去鋪路呀?他說是,幫人既是幫己啦!一個畫畫的人,如果沒有親和力,沒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情趣,怎么會有充沛生動的畫面語言?上海華師大有位老教授叫安振興,我年來一直關注他的創作,認為利軍的作品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童真、純凈,一再叮囑他務必保持這種風格,這種難得的心境。
C,愛生活,愛大海。采訪中,我又老俗套的一問:“你覺得同其他畫家相比,自己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回答說:“一直保持感恩的心態,對世間萬物、對生活中經歷著的一切,都滿懷感激之情”。還是在北海艦隊軍人俱樂部工作時,他記憶中共換過5位門衛大爺,全是單身漢、臨時工。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利軍必備好豐盛的晚餐,買了水酒、糖果等,到門衛房同老人一同吃年飯,年年堅持不輟。單身時到食堂一樣樣打好菜肴端了回去,成家后年三十晚上的第一鍋水餃先給老人送去。北方年夜的水餃里夾有鋼嘣,吃到它就象征一年好運氣,利軍叮囑老人吃水餃時要留神,別傷著牙齒,果然吃到鋼嘣,老人喜不自勝。
同利軍交往,你會驚詫于他的周到、熱情、細致,毫無時下流行的那種矜持感。他年紀輕輕,接人待物所表現出的親和力難能可貴。他健美的外表和健康的內心世界是如此地和諧,造就了他的優秀。作為水兵,他酷愛大海,作為畫家,他對生活有著特殊的愛戀。他寫道:藝術究其實質應是生命的一種詩意表達。只有沉潛到生命與生活海洋的深處,才能體悟到生命與情感的本質,才能在作品里實現藝術技巧在更高層面上的探求。畫出對生活的一往情深,對筆下人物的拳拳愛戀。就我而言,獲益最大的莫過于遼闊而富有詩意的大海,堅如磐石的海岸,以及心胸如大海般寬闊、意志如海岸般堅強、情懷如浪花般浪漫的水兵們。坐在海邊觀海潮、聽海音、嗅海味、讀海韻、念海情,成為我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咸濕的海浪中感受時代大潮的氣息,沖擊,激勵自己拾階而上,激流勇進。總之,我常常在波瀾壯闊的海邊一唱三嘆,留連忘返,并最終成為藝海拾貝中幸運的孩子,在全國全軍及海軍各級大展中榮獲了多種獎項。
D,留住夢鄉好入畫。作為軍旅畫家,利軍以一個老實人的自覺,從不有意回避不易入畫的現代軍事題材,挑戰難度,經受鍛煉。在《錨》、《鏈》《小島》、《纜》等作品中,尋求以高度的抽象與概括,表達其作為一名水兵對祖國的忠誠與熱愛。《北海雄風》、《東嶗巨龍》、《驚濤拍岸》等作品,則通過表現海的種種狀態,賦予海人性化的性格與力量,展現萬里海疆的神圣與尊嚴。《月光曲》、《島城秀色》、《老家》、《海之子》、《惠安女》、《趕海》、《姐妹》等作品,則提示著中國水兵與相關群體間的紐帶關系,揭示了其為祖國勇于犧牲的心理成因。《破曉》、《濤聲漸遠》、《青春無悔》等作品,則是畫家對大海,水兵、祖國三位一體,彼此依存關系的深刻理解和詮釋。畫家筆下,或以水兵們昂揚的斗志入畫,或以其酣暢淋漓的動感吸引觀者,通過對青春旋律美的禮贊,傳遞時代氣息對人們精神世界的召喚。鋼鐵無情人有情,畫筆生動靠沖動。
代表作《火火的歌謠》,尤其值得一提,此作也曾數易其稿。畫得是一位戰爭歲月的中的女兵,抱膝坐于老鄉屋門前的地上,一臉的安詳、遐思、恬淡。似乎戰爭早已離他而去,小小年紀已是千錘百煉般的鎮靜、成熟。火紅的辣椒垂懸于屋檐下,映著女兵秀美健康紅潤的臉龐、她在想什么?走出戰火之后期望得什么?生命如歌 ,歲月似夢,青春依舊在,自是幸福人。好的遐想引領著觀者的思路,彼此走近。那朦朦朧朧的詩意,淳樸恬淡的青春美,令人過目 不忘,不啻是利軍繪畫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是的,這火一樣的歌謠一定會越來越紅火,這無疑源于利軍他胸中自有一團熾熱的情,這情就是對祖國對人民對軍隊的摯愛。他適合畫這類青春偶像般的角色。他自己何嘗不通身洋溢著青春氣息。40歲的他,也許仍舊生活在多夢的季節吧?兒時他望著自家的墻壁,記憶里的幻覺留下的是為最初的圖畫。入伍后許多次夢里醒來,總想穿一身漂亮的水兵服回鄉省親,卻因執著于作畫,一再放棄年節假休而未能如愿,直到白色的水兵服換作了軍官服。把夢留住,也即把青春留住、把美留住,愈久彌香,通過作品奉獻讀者一個好心情,一看就知道是那個畫大海的畫家,叫王利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