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紀念品收藏意義深厚
中國收藏家協會體育紀念品收藏委員會主任古炳生認為,奧運紀念品種類繁多,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收藏奧運紀念品可以傳達給人們一種歷史知識,一種文化理念,這尤其重要。
俗話說,藏金為貴,藏史為尊。古炳生認為,收藏奧運紀念品可以使我們了解中國體育史,并清楚地看到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這樣收藏才更有樂趣。以前我國很少參加奧運會,也沒有什么奧運紀念品收藏。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1932年,那時距1896年的第一屆奧運會已過去了30多年。那次中國運動員劉長春參加,他是在張學良將軍支持下參加的,代表的是中國,而不是當時所謂的滿洲國。當劉長春出場時全場觀眾都為中國運動員鼓掌。據古炳生介紹,這是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沒有制造任何紀念品,只有運動員把自己的服裝收藏起來作紀念,后來也因失火在長沙燒毀了。
中國第二次參加的奧運會是193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當時中國政府派出了正式的代表團、考察團,但沒拿到名次。第三次參加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后在英國倫敦舉辦的奧運會。當時各方面條件很困難,中國運動員住的地方也沒有,只能住在小學校里。這兩次也都沒有制造什么紀念品,談不上收藏。
以前,國外發行的奧運紀念品國內的收藏者很難得到。由于經濟不發達、人們生活水平所限,沒有人專程出國去觀看奧運會比賽,到目前奧運會門票在中國大陸還沒發現有哪位收藏家手里有。直到1979年,中國才發行了第一套奧運冬季比賽的四枚郵票,中國銀行還在國外發行了奧運紀念銀幣,由此正式拉開了中國奧運紀念品收藏的帷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