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江蘇淮安鵝毛大雪紛飛,2月26日,當中國文聯“送歡樂,下基層”的大部隊來到淮安時,雪消云散,只有風還在用力地吹著。這是中國文聯2008年“送歡樂,下基層”的最后一站,“歡樂行”在這里與周恩來同志誕辰110周年活動相遇,因此,“歡樂”的主題變成2月27日上午周恩來紀念館室外廣場上非常正式的、大型的“永遠的懷念”。
類似的演出盡管在白天舉行,也被稱作“晚會”,晚會是為著緬懷人民的好總理,也是為著給總理故鄉的人民帶來歡樂,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覃志剛在冷風中穿著單薄的正裝致辭,闡明了“歡樂”的宗旨。
晚會有幾處亮點。大型史詩性歌舞《東方紅》中美麗、年輕的歌者鄧玉華如今已經“老”了,但又寫了一首新歌——《我為總理唱新歌》,對于他們那個時代的演員和歌手而言,“周總理”是一個異常親切的名字。近年來不斷扮演周恩來的演員劉勁聲情并茂地朗誦了詩人柯巖當年的心血之作《周總理你在哪里》,他反復的吟詠戳痛了大家的思念之情,“你在哪里?”在周恩來紀念館回蕩,回聲落入水面,被水上的漣漪托住。第二代蒙古歌王拉蘇榮獻上的是《周總理為包鋼剪裁》,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周恩來侄女周秉德的愛人,臺上的他往臺下望,可以望見與覃志剛并肩而座的周秉德;在覃志剛的右邊,隔著走道,還坐著鄧小平的女兒鄧林,她是一位著名而低調的攝影家。晚會的高潮是著名歌唱家郭蘭英的出場,她穿著一件拖地中式繡花黑色風衣,戴著天藍色的長圍巾,唱的是從前的《繡金匾》。誰也不知道這首歌她已經唱了多少遍,現場的觀眾都知道,2月27日,郭蘭英是哽咽著唱完這最新的一遍的。之后,風把她的長長的圍巾吹起,仿佛想讓圍巾為她擦掉淚水,她則轉過身去,走向“總理”——那個夜以繼日在中南海工作的周恩來,彼時彼刻,也被風輕輕地吹著,儒雅的姿態、深沉的思考也都鮮活起來。郭蘭英走過去,鞠躬,把觀眾獻給她的鮮花獻給了總理……既然是“歡樂”,總是要有輕松一刻的,不止一刻,劉全和、劉全利這對雙胞胎兄弟表演的《照相》,笑翻了全場,被哥倆臨時拎上舞臺做“美女”的淮安姑娘的羞澀表情很是動人。其余很多載歌載舞的節目,作為色彩與鋪墊,也是可以的,只是比較容易讓人忘記。
當日下午,“歡樂”大部隊兵分兩路,分別去往周恩來童年時讀書的地方“恩來書屋”和洪澤縣的洪澤區。洪澤湖一向也是知道的,都是在耳邊。汽車沿著連寧高速向南京方向行駛約半個小時,洪澤湖就成了眼前遼闊的水面。這里是洪澤湖的一號船塢,汽車停在壩上,人就上了船——這些船負責把演員送到作為舞臺的船,把領導和隨從觀眾送到作為觀眾席的船,更多的洪澤湖上的船民一早就把各自的船塢碼放成一排,面向“舞臺”,左一排,右一排,五星紅旗在他們的船塢上飄揚,彩帶和氣球在船塢上飛舞,有些彩帶上書寫著淮安市和洪澤縣的決心,有些彩帶上表達著對中國文聯送歡樂給淮安的感激。一切是那么充滿生機,只可惜對于觀眾而言,“舞臺”是一條逆光的船,演員長什么模樣,一點也看不清楚。其實也不一定要看清楚,來自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張澤群、劉芳菲把節目介紹得特別清楚,幾乎天天在電視上露臉的祖海、魏金棟等,就算是對于整天漂流在湖上的人,也是名人。為“唐老鴨”配音的李揚,看見晃動在洪澤湖上的這條“文化船”也禁不住表演的欲望,繪聲繪色地模仿起幾代領導人的講話,洪澤湖上的人民被他逗得開懷大笑,本來被纖繩固定得很好的排船被笑聲震得集體晃動了起來。長相俊美的歌手陳思思在前面一個男歌手的啟發下也從“舞臺”那條大船上走進了小型機電船,越過湖面,沖到了觀眾的跟前。平常總是禮服盛裝的她,穿得相對家常,人也跟著“臨家女孩”起來。大家高興極了,伸長了脖子看她,分明想和她“面對面”。一曲歌罷,意猶未盡,陳思思還與張澤群一起“劉海砍樵”了一回,弄得眾人更加眼饞。
與上午的演出比較。洪澤湖上的歡樂更加質樸、更加親民,記者乘坐小船在湖面四周、舞臺與觀眾之間巡邏了一番,問了船公和船民,大家都十分肯定地說:洪澤湖上從來沒有這樣的演出,我們是第一次這么近地看見演員、看見演出。
演出一結束,演員就直奔南京,乘機去往他們各自的下一站演出地,而記者們,則跟隨中國文聯的“歡樂”部隊組織者于夜色中趕往淮安火車站——好家伙,這真是一個大氣美麗的所在。有朝一日,若是不再用它做火車站了,或許可以像歐洲的某些火車站一樣,成為當代藝術博物館或綜合藝術陳列館。就是在這里,中國文聯2008年“送歡樂,下基層”系列活動告一段落,在這個環節,中國攝影家協會組織110名攝影家為淮安獻上了百米祝福。記者以為,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對于文藝界來說,也是一樣的。
郭蘭英哽咽唱完“繡金匾” 陳思思快樂走進“洪澤湖”
郭蘭英哽咽唱完“繡金匾” 陳思思快樂走進“洪澤湖”
郭蘭英哽咽唱完“繡金匾” 陳思思快樂走進“洪澤湖”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