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當前有個節目當場定真假,不真當場毀,這對鑒定員的修養和資格不說,退一步講好的 "贗品"也有藝術價值,比如張大千早年臨石濤的畫都寫石濤原款,從不寫自己的名,還有遇到像謝老那樣的事,鑒定員沒有人家謝老的本事,一時看不懂,當場把東西毀了多可惜。還有鑒寶節目專家高高在上看了寶物給價,我對此也有質疑,這個給出所謂的權威價的依據是什么?這個專家的本質工作是從事文物研究的還是文物買賣的呢?所以我不贊成學者和專家太多的去參與社會上的文化娛樂節目,這樣會誤導熱情的觀眾對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價值觀,有的寶物神奇的地方確實不光是價的事,最主要的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 不可用一個錢字代替的,照此下去難以脫俗入雅。
以前的人沒眼力就是把假畫當真畫買了也很少聲張, 認可自身眼光不靈。 因為字畫有其比較復雜的一面, 《國寶沉浮錄》中也有這樣寫過; 此畫像真的, 按假的題跋。 字畫好玩就在有爭辯不清的地方,玩的人都是有品位的。不像現在有保真之說,真的賺錢了就進飯館吃,洗個澡,歌廳唱唱歌。(我沒有指責這樣不好,是指以前沒有過的現象) 買假了就退字畫,不退還要請幾個打手助陣什么的,要我說現在的人也真傻,也極端。真假就是請所謂的專家看一眼,投資者很多自己不識貨的,其實專家中也有冒充金剛鉆的 "鉆假" 沒有實踐經驗,這類人中有的理論都挺好,例如宋代朱喜的 《春雨帖》在老學者朱家溍定為真之前很多文博單位的專家都否定過,有時民間的研究人士知道真,往往在第一線有常買常賣經驗的人還說不過那些理論鑒定家。苦在字畫本身又不會開口 。其中也不乏人品有問題的專家, 故弄玄虛, 吃里扒外兩邊占, 利益雖然得到了, 人格卻破產了 。 我一直說看字畫好像戰士打靶,專家好像神槍手,中靶心的可能多,打偏少。一般人在學看字畫的過程申也有打中靶心的,但打偏失敗多, 人要自信但也要慎重; 尤其用自已幾年的辛苦錢去換一張紙時。 崇拜專家的閱歷和經驗是正常的, 但專家的意見只能參考; 想要走 自 己的路, 切不要迷信專家是萬能的。字畫分兩個趨向,好的是有了拍賣行,畫店,藝術品市場,同時藝術品在變成一種經濟資源,這個行業確實養活了一大批人,很多人還過上了好日子,這事以前的人是做不到的。 另一趨向是;在側重字畫發展成經濟為主的同時,文學與藝術本身的價值在沙化,其中的學術成分,筆墨技巧,金石篆刻申的優良傳統已不再被重視,現在書畫不講藝術質量,論一平方尺多少錢,買字畫與百貨商店扯布差不多,字畫的質量與內容沒人去評判。與按平萬米出售的建筑材料,瓷磚,壁紙就一步之遙了。其中古代字畫的價值一直不振, 比如一幅明四家的字畫還不如一幅當代名人畫的價值。這是怪現象,比如國外的當代名畫很少超過凡高的價值。我常聽到有人在議論古字畫,某字畫是誰家出來的,裱工是老的一定真,某拍賣行圖錄上登的沒寫款,傳應該算是真的。加注了款,傳就表明這幅字畫是假的。但我看了拍買行圖錄上的款,傳的字畫都沒有寫明是什么性質與解釋,對這事大部分的人都會去模糊的理解。其實拍賣圖錄的規則中卻寫的很清楚,他們從來不保真假,包括其中的任何瑕疵,買家一旦舉牌成功,字畫就是假的也由買家自己承擔責任。所以我覺的寫款,傳也多余。還有人在報紙上罵拍賣行拍假畫,我說這也不公平,拍賣行也經常把真的畫當款,傳拍出來的。這種例子舉不勝舉,不看拍賣規則就亂罵也不對。但善良又熱心此事業的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不管任何字畫平臺中都有一些人在利用字畫中的復雜性鉆空子, 相互勾結下套子,不磊落賺虧心錢。 還有就是市場大,真懂字畫的人少, 形成不良巡回。 我覺得藝術品既然有了市場就要同其它經濟行業一樣規范化,既然作為一種經濟來投資那就要依法規范市場, 保護守法書畫商和收藏者的合法利益。 其中很大的問題出在鑒定上,上當受騙,糾纏不清往往都是在鑒定上出 問題, 要想規范市場沒有鑒定法規也難以走入正軌,我說的鑒定法主要是要規范和約束鑒定員和與這種工作有關的人,讓他們對 自 身 的工作負責任,看錯了對別人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要承擔經濟和法律責任。 中 國書畫人人喜愛, 但人人都怕伸手去碰了,怕有一天報紙上登的一些災難會落到自 己頭上。
作者簡介:
龐 戎 漢族 蘇州人 1955 •8 •1生人, 曾在北京文聯,北京國際藝苑藝術部, 東吳閣畫店任過職, 十二歲學習傳統藝術, 自幼生活和融合于蘇杭一帶的藝術環境中 , 出 自江南收藏世家龐氏的鑒別體系, 憑借家學長期研讀傳統藝術。 作品 曾入選中 國美術家協會等國 內外重大展覽并獲獎。2006 年應中 國人民美術出版社邀請參加 《中 國 民藏文物鑒賞叢書》項 目 的編委工作。 繼承和發揚了 中 國古代書畫的整理和鑒別知識。
中國書法家協會鑒定評估委員會特聘專家組人員
北京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兼鑒定師
曾中 國紅樓夢學會會員
曾中華酒文化研究會會員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