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07年度power100全球藝術權力榜
析07年度power100全球藝術權力榜
析07年度power100全球藝術權力榜
時間:2008-02-28 10:39:21 來源:浙江在線
資訊
>析07年度power100全球藝術權力榜
|
全球藝術權力榜power100,不僅是英倫藝術雜志《ArtReview》成熟的話題策劃,其認知度和公信力更確立為當代藝術世界的年度“總結報告”!這項誕生于五年前的藝術類榜單今年再次通過推薦和公選模式,推出主宰著2007年的100位重量級國際藝術分子!這份名錄不僅覆蓋了藝術世界中最具攻擊力和顯赫地位的大人物,還以名利場的排行方式速遞出經過新一輪洗禮后,全球藝術格局的新變和個人影響力之消漲。
本年度藝術權力榜一大特色,為約有13的新人上線。盡管如此,前四位最具權勢的藝術名流仍然延續上屆的排位,依次為佳士得拍賣行擁有者,億萬富豪法國人皮諾(Francois Pinault);高古軒畫廊主人高古軒(Larry Gagosian);倫敦泰特美術館長尼古拉·賽羅塔(Nicholas Serota);紐約現代美術館長格倫迪·勞瑞(Glenn D Lowry)。排名第五是來自美國洛杉磯的頂級藏家艾力·布朗(Eli Broad)(布朗在07年《藝術新聞ARTnews》“頂尖藏家200強”排名中獨占鰲頭)。而兩位英倫當代藝術教父——藝術家達敏·赫斯特(Damien Hirst)、薩奇畫廊主人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一前一后擠進了前七的位置(薩奇在“頂尖藏家200強”排名第八)。
歷來power100榜單會囊括進藝術家、館長、策展人、評論家、收藏家、建筑設計師等藝術生態中不同層次、身份的各色人物,而從數量上看,07年誰將成為榜單中最為權重的指標群體分析如下:
1,收藏家有31人。這些身價億萬的闊綽贊助人比去年多占10個百分點,而以往入榜比例僅維持在15以下(依次為:02年19%;03年17%;04年19%;05年20%;06年21%)。數據化的現狀表明,近年收藏系統在整體增容,在全球藝術交易熱潮的釋放下,推手作用得到高度確認,資本力量成為藝術場域中多元勢力的主導者。
2,策展人21人。作為藝術的鼓動和布道者,其勢頭逐年放緩(從02年26%到03年23%,04年23%到05年26%再至06年22%),策展人“中介者”角色依然重要,但與藏家群體近年的百分比對照,則見其勢力低迷。
3,藝術家19人。這群藝術界中最重要,也是最無關痛癢的人物在07年的份額得到固守,占到15比例,雖然不及去年(24人入選)強勁,但也與前兩年持平。其中美國8人、德國3人、英國1人、瑞士1人、加拿大1人、奧地利1人,而亞洲藝術家的影響力亦不斷提升,中國的艾未未、張曉剛,日本的村上隆,印度的古普塔得以進入藝術家“19人集團”。總體來看,power100的排名取向以北美、中北歐以及東南亞三大地域為主,而南歐、南美、中東以及非洲等區域的藝術家均未有突出表現,這是國際藝術權力的先天結構,還是因人為偏頗而忽視了這部分而在全球藝術市場均由西方強國把持的大氣候下,必然影響到周邊落后地區藝術家的傳播途徑和力度,這一定律同樣反映在榜單上其他藝術群體的份額比中。
4,評論家2人。相較于中國藝術理論群體的集體走穴,歐美評論家強勢的話語體系,形成橫貫西方現當代藝術的理論現象,權威性舉足輕重,而從榜單來看,主流的評論權力已盡被美國消化、掌握。
5藝術顧問。角色比較模糊,在權力名單上逐漸消失,今年無一人上榜。
再來觀察藝術機構在榜單上的比例:畫廊負責人最多,有22人,占整個榜單15強,拍賣主管其次,為5人,博覽會總監和美術館館長同為3人。可見畫廊作為一級市場在歐美有著巨大的存在基數,仍然是舉足輕重的資源性機構群體。
全球拍賣業的影響力占到120,而佳士得(CHRISTIE"S)、蘇富比(Sotheby"s)和菲利普拍賣公司( Phillips de Pury & Company )等幾家行業壟斷者毫無懸念的屢次上榜已無需證明其權力指數。同樣作為二級市場的博覽會近年地位日益抬升,頂級博覽會無外乎巴塞爾博覽會(ArtBasel)、巴塞爾邁阿密博覽會(ArtBasel Miami Beach)和倫敦弗利茲博覽會(Frizez Art Fair),而3家負責人的上榜足以彰顯出近年藝博會試圖整合學術和商業的新動向。而全球范圍內眾多的各類美術館僅有3家館長有資格入選,顯然美術館前瞻的展覽籌劃和收藏策略以及在當代藝術演進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成為衡量其學術能見度的指標。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有2家銀行上榜,同樣是《ArtReview》在去年榜單末尾選入google的思維邏輯,同時也看到,瑞銀華寶(UBS)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兩家金融機構在盤活和整合藝術資金鏈的重要性,顯示出銀行業主動介入和推動藝術風險投資的積極態勢,而國內民生銀行首開藝術投資項目,應以前者為參照藍本。
按國家份額統計,榜單仍然是美國的版圖,盡占56人,遠遠超出上屆40人的比例,英國為18人,其次為德國16人(前三甲與06年一致),瑞士10人,而傳統意義上的藝術都會——法國僅有3人上榜,與新上榜的印度同列。顯然07年美國對全球藝術資源的掌控及其藝術權力得到空前擴張的再次驗證。從圖表觀察到,藏家比例的攀升是其主因,而近期美元貨幣貶值運動,導致美元區資產整體縮水,實際購買力的損失將直接挫傷美國藏家交易藝術品的積極性,這一現象必將波及下一年榜單中的排名。
來看亞洲在今年榜單中的整體份額:以印度、中國為首,再結合名單后端頻頻上榜的日本、韓國、阿聯酋、伊朗,整個亞洲板塊雖接近110份額,但尚不及歐洲小國瑞士的影響力!
中國此次有2人上榜,艾未未是兩度入選,位列第68名,而張曉剛為首次進榜,位列第86名。艾未未的“神話”運作使其成為12屆文獻展的主宰者,而張曉剛在06-07年拍場神話“震醒”了亞洲藝術板塊,這都成為國人得以進入歐美人為主導的權力榜之籌碼。在中國藝術家成功沖出亞洲、打進西方世界的同時,榜單同樣表彰了西方融入中國的成功者:排名91位的瑞士人何浦林(Lorenz Helbling)與97位的比利時人尤倫斯夫婦(Guy & Myriam Ullens)便是這樣的先行者,他們各自的藝術機構:香格納畫廊(shanghart gallery)和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以盈利和非盈利的方式為中國當代藝術向西方世界發聲,也顯示出西方世界越來越主動參與和幫助中國當代發展的強烈意圖。
從近年中國藝術市場放量井噴,到2007年東南亞藝術相繼被西方看好后,作為后起之秀的印度當代藝術日漸崛起,此次印度的古普塔、圖利、波達爾進入07權力榜第85位、第99位和第100位正昭示出此一趨勢。這一積極的信號不僅因為3位印籍藝術人物皆為今年榜單新人,更在于他們作為藝術家、拍賣行主管與收藏家的身份差異,代表著印度藝術格局中創作者、藝術市場和藝術收藏家之間的關系網絡。這些印度藝術大人物之間合理的三角關系顯示出當地藝術生態系統的完善性。而《Art Review》認為,印度與中國同樣具有創作成本低廉,可產生迅猛升值的效應,因而其極有潛質成為“下一個中國”。而中國和印度的GDP在06和07年分別增長了11.1%、11.5%和9.7%、8.9%,強勁的宏觀經濟增勢必然使得本土藝術產業得到實惠,因而中印藝術板塊在國際地位上得以強勢“拉伸”,正驗證出其國家力量的推動作用。
遺憾是07榜單此次未出現俄羅斯藝術人物,而事實上21世紀俄羅斯當代藝術已然脫離九十年代蘇聯巨變后所產生的政治波普所謂曇花一現的短命形態,轉而催生出本土化后強勁的新生力量,這一新現象在07年威尼斯雙年展俄羅斯館可得充分展現。
而從上文的分析我們可預見,作為“金磚四國”主體的中、印、俄等發展中大國所處的亞洲板塊,隨著各自國力在可預見的周期內持續高位,其經濟地緣優勢將囊括本土當代藝術的未來發展,而外圍的推手作用必將在日后得以充分發酵和放量!而討論power100榜單的意義可能正在于此。 |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