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虹——圖書館魅影·藝術家基地第一回展”是我今年看到的第一個藝術展覽,也是近五年來看到的首個新疆當代藝術展。我早就期待有這樣一個展覽。說是當代藝術展,是因為這個展覽的主旨和大部分作品的成分基本符合當代藝術多元化和多樣化的特征。此外,這次展覽的積極意義更值得稱道和思考。
中國的當代藝術發展時間雖不太長,但成就非凡,如今在國內外都有了相當廣的影響力。作為邊遠省份的新疆,無論從藝術家們的活動能力,作品本身的學術含量,還是生態環境,客觀地講,我們新疆還要加大努力。我不認為新疆當代藝術的產生要比內地藝術發達省份晚,可我們的成長期卻明顯要緩慢得多,起碼在觀眾認知、評論、收藏等諸方面是滯后的。據我所知,新疆的當代藝術家們一直有很優秀的藝術品質:使命感強、爆發力足、隱忍性久。多年來,因各種因素,他們與外界的交流面窄而承受了沉重困擾甚至成見,但絕不是蟄伏無為。
事實上,新疆的當代藝術還是頗有優勢的。一是我們可以靜觀內地及國外豐富多彩的各種主義、流派、觀念,免于浮躁,擇優長以學習借鑒。二是我們總有某個當代藝術集團的成功經驗可以拿來參照,以圖良策,搞出自己的特色。三是我們有政府出面鼎力扶持。這一點尤為重要,也尤為可貴。比如之前北京和內地一些著名藝術家據點形成的初期都是“地下”或“野生”的,是藝術家、經紀人、畫廊等私人和非官方組織共同營造而成的。當它成了氣候,社會功能日趨擴大的時候,政府方面才予以關注和有力支持。而我們新疆的當代藝術家則福氣多多,政府有關部門不僅具有遠見卓識,而且熱忱地做了大量具體有效的工作。特別是在自治區圖書館這塊寶地上專門辟出數百平方米的展室進行裝修,還長期免費提供給藝術家辦展,其職能、其價值、其前景,何其大也!由此,才有了這個被稱為藝術家基地的第一回展。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基地的建立將給新疆的文化建設帶來巨大的活力。
下面就來說說這個展覽吧。首先,我很同意策展人的想法,我總是一讀再讀他寫的那句:‘很多時候,對消費者而言,核心的消費沖動是因為美、傳奇的品牌和附著其上美妙的文明。”這話既敏銳又振奮人心。可惜,好多人還意識不到這一點。我認為本次展覽最大的成功在于:新疆的當代藝術家是富有勇氣、富有潛力、富有希望的。他們的亮相,也更好地詮釋了這樣一個道理:“當代藝術的全球化不是在消滅地域個性、民族特色和本土習慣的情境下展開的,它將地域性、民族性和本土性放置在了一個新的境遇里,是一種建立在新藝術觀基礎上的產物。”
此展的小畫冊上有這么一句話:“即使大雪封住了所有的路,仍有向遠處出發的人”。這是藝術家基地的宣言嗎?這也是那些真正藝術家的真實寫照。是的,每個時代,我們都能實實望見自冬天出發的人那可敬的身影。

田林的攝影“童年系列”深深地打動了觀眾。
藝術家基地北京南路78號
作者: 高方
并非廣告
如果問你:北京南路78號是哪兒?
你肯定犯暈,誰閑著沒事記那些。
可如果告訴你那里就是自治區圖書館,你一定會恍然:哦,對呀,環球大酒店旁邊那個大院子,樓還挺氣派,門口就是2路車站,走過路過很少進去過。
如果再告訴你,如今那兒還有另一個身份,叫“圖書館魅影·藝術家基地”,最近舉辦了第一回當代藝術展,是咱們新疆一群70后、80后的小年輕搞的,挺好玩的,不去看看?
“藝術家基地”,這倒是個新鮮事物,瞧瞧去——
基地動議
“圖書館魅影·藝術家基地”設在自治區圖書館一個600多平方米的地下倉庫里。“2008’虹——圖書館魅影·藝術家基地第一回展”開幕那天,正值烏魯木齊下大雪,從室外披一身雪花進來,立時被熙攘的人流和墻上畫作閃爍出的如虹暖意所包圍,正好看到墻上由韓子勇撰寫的策展人語寫著“大雪紛飛,彩虹披掛”。這大概是近幾年對新疆觀眾最具號召力的一次藝術展了,展廳里除了一些區內文學藝術界人士前來捧場,到處都是大學生和一臉虔誠的藝術青年。這次展出的百余件作品中,雖然以繪畫和攝影作品為主,但這些個性張揚,具有實驗性質的作品在新疆以往的官方展覽中很難這樣整齊地露面,更為難得的是參展的15位作者中,多數是“70后”和“80后”,這次展覽對其中的一些人來說是“處女展”。谷雨的“側面系列”、田寶珍的“麻將寶貝系列”、李建國的水墨“二十四詩品”、朱冬的版畫“歌唱系列”、田林的“童年系列”、汪凌的“大頭娃娃系列”、包治國的行為攝影“精神的力量”等都得到了充分完整的展現。在拐角一處,專門為楊非的動漫作品開設了一個小型放映廳。由于場地限制,裝置和雕塑作品不多,點綴其中。觀眾們顯得挺興奮,不停用手機拍照和與作品合影留念的方式表達他們對這些作品的喜愛和敬意。展廳走道中央的長條桌上擺放著糕點、冷盤、沙拉和紅酒,隨意地營造出一種家庭聚會的輕松氣氛,整個展廳顯得其樂融融。
本次展覽的執行策展人、青年畫家田寶珍說,成立“圖書館魅影·藝術家基地”的設想是自治區文化廳黨組書記韓子勇提出來的。“真沒有想到會有人主動提出為我們這些年輕藝術家提供這樣一個平臺,尤其是70、80后一些人的作品也沒地方去展覽。”從設想到變為現實只用了四個多月的時間。
新疆沒有一座集展示、收藏、交流、研討于一體的美術館,也沒有一定數量的畫廊、畫家群體和美術活動,像樣的美展也少,這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在這樣的前提下,畫家們多是松散的孤軍奮戰,自給自足或“墻里開花墻外香”。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無緣與本地觀眾見面。“沒有美術環境,這是新疆生活的遺憾之一。”這是韓子勇在“策展人語”和開幕式上的坦言。
韓子勇說,近兩年,他利用幾次開會間隙去了北京798藝術區、宋莊、深圳大芬畫家村等國內知名的藝術家聚居區,在那些地方也見到有新疆藝術家千里迢迢地拿著作品去。回來后,他想到了自治區圖書館的地下倉庫,想把那兒打造成一個不設門檻與流派的、尊重藝術的自由與開放的,長期為新疆藝術家免費舉辦展覽的公共美術空間。這個想法得到了自治區圖書館館長張君超的積極響應。自治區圖書館花十萬元對地下倉庫進行了裝修,田寶珍、谷雨、卓婭等幾個年輕藝術家緊鑼密鼓地張羅展廳的設計、施工和宣傳小冊子的制作。韓子勇本人為第一回展擬了標題“虹”,并計劃今后的每一回展都取一個漢字為展名。這樣,就有了現在這個令人驚喜的“圖書館魅影·藝術家基地”。
之所以要把“藝術家基地”選在圖書館,韓子勇說,內地一些圖書館內都辟有專門的公共美術空間,有些圖書館美展的影響力還很大。一些到圖書館看書的人看累了,可以下來看看美展,看展覽的人也可以方便去看看書。更為重要的是,現在有些書生雖然書讀了不少,但卻缺乏美術素養,一些畫家藝術家又缺少更全面的知識結構,希望能借此互相熏陶一下。
“圖書館魅影·藝術家基地”還有一個美好的暢想,就是成為一個“藝術家巴扎”,成為新疆當代藝術的一片棲息地和停靠的港灣,讓更多的夢想從這里起航。
僅作參考
北京798藝術區的前身是一片廢棄的灰暗廠房,一批當今最活躍的藝術家在幾年內自發將其打造成一個世界矚目的當代藝術活動區,現在,這里的個人工作室、藝術公司、畫廊、酒吧、健身中心等機構一共200多家,除了部分還在生產的車間,每一寸能租的地方都租了出去。2006年,這里被列為北京已形成的6個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之一,業已成為北京在奧運會期間向全世界展示其城市魅力的又一張名片。
昆明創庫藝術家主題社區位于昆明市西壩路101號昆明機模廠內,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是一個擁有四家藝術畫廊、30多個藝術家工作室、三家餐館、五間酒吧、一家文化傳播公司,若干設計、影像工作室和一家羽毛球運動館的綜合社區,是真正向公眾全面開放的公共空間。作為一個社會化的社區,創庫藝術主題社區強調“社區”概念,為大眾服務、與受眾互動是其主要功能之一。昆明雖然地處我國西南邊陲,也不具備國際大都市的影響力,但正是由于創庫的存在使昆明成為國內較活躍的藝術重鎮之一。創庫在某種程度上起到宣傳昆明,提升昆明形象的作用,創庫已逐漸成為昆明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成為昆明市文化對外開放的象征。

艾克作品“我的路”

年輕觀眾對動漫作品情有獨鐘

包治國的行為攝影“精神的力量”

張威的雕塑作品〈馬〉

朱冬的版畫“歌唱系列”

田寶珍的裝置作品“隱形的翅膀”。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