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沱江流域“寶墩時期”遺址發現古蜀人人骨
成都平原沱江流域“寶墩時期”遺址發現古蜀人人骨
成都平原沱江流域“寶墩時期”遺址發現古蜀人人骨
近日,考古部門在成都市新都區發現一處距今4000多年的“寶墩時期”聚落遺址,遺址中發現的古蜀人人骨被認為具有重大研究價值。這是成都平原沱江流域首次發現“寶墩時期”遺址。
據介紹,遺址位于新都區斑竹園鎮的一處在建工地上,面積近500平方米,距沱江上游重要支流毗河僅500米。遺址的一個探方中,有兩個墓穴呈緊鄰平行分布,其中一個墓坑中,有一具頭顱和四肢尚存的骨架,總長度約170厘米。據成都市考古隊工作人員介紹,這具遺骸頭顱和四肢保存之完整,在全國都比較少見。
遺址出土的兩件小型磨制石錛和一件石矛做工精美,通體磨光,雖歷經4000多年的歲月,刃口還十分鋒利。遺址還出土了數千枚陶片,根據形狀分析,其曾經是寬沿平底尊、敞口圈足罐、盤口罐、喇叭口罐、鏤孔圈足罐、繩紋花邊口沿罐的組成部分。據悉,考古學家正是根據這些器物的形制,判斷出其所處年代。
據了解,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此前曾發現7座,分別為新津寶墩遺址、崇州紫竹遺址、雙河遺址、都江堰芒城遺址、郫縣古城遺址、溫江魚鳧遺址、大邑鹽店遺址,距今4000年——4500年,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被稱為“寶墩時期”遺址。這7座古城遺址,都集中在成都平原以西的岷江流域,此次發掘是第一次在成都平原以東的沱江流域發現“寶墩時期”的較大遺址。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