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徐揚《姑蘇繁華圖卷》,遼寧省博物館藏。
在中國繪畫史中,人物畫最早獨立自成一科,亦是最能夠直觀反映人類自身生產(chǎn)、生活、思想的畫種之一。上海博物館聯(lián)合遼寧省博物館正舉辦「世貌風情──中國古代人物畫精品展」,這也是兩館繼二零零二年春節(jié)與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辦「晉唐宋元書畫國寶展」后又一次重要的合作,展覽匯聚了兩館收藏的唐至清代人物畫精品近六十幀,不乏唐代孫位《高逸圖卷》、北宋《洛神賦圖卷》、元代趙孟頫《紅衣西域僧圖卷》等赫赫有名的重量級國寶。
該展覽通過展示古代人物畫,反映中國古代社會生活、民俗風情、宗教信仰、道德信念、思想情趣等,突出人物畫的社會文化含義。同時,勾畫出人物畫藝術(shù)形式和各種風格創(chuàng)建、演變、發(fā)展的基本脈絡,以期能產(chǎn)生文化認知和審美欣賞的雙重效能。
國寶文物再次聚首
該展覽以繪畫的題材內(nèi)容為視角,構(gòu)建了「盛世繁華」、「釋道仙界」、「文士雅韻」、「詩賦幻化」四個專題展覽體系。談到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卷》,香港人肯定不陌生。這幅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傳世名作去年曾在港展出。而自張擇端之后,模仿和襲用「清明上河圖」標題的圖畫層出不窮。本次展覽也展出明代著名畫家仇英傳世《清明上河圖卷》仿本。
仇英的仿本,畫面結(jié)構(gòu)大體按原作的景物順序布局,又融匯明代的特色。房屋建筑更宏大,商舖門面頗寬敞,各行店鋪有新的擴充,如裱畫店、銀樓、香樓、古玩瓷器店等,正是明代新興的行業(yè),并有女伎歌舞彈唱、女子蕩秋千、校場騎射練武等場面。畫面呈現(xiàn)出明中期畫家寓居的蘇州城商業(yè)、手工業(yè)繁盛的景象,反映當時達官富賈追求奢華生活的社會風尚,是一幅歷史和現(xiàn)實相結(jié)合的風俗畫。
去年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有一幅仇英的《赤壁圖》拍出了七千九百五十二萬元人民幣,創(chuàng)下了中國繪畫作品的拍賣最高價。而此次展覽也有一幅仇英的《赤壁圖卷》,原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還有唐代孫位的《高逸圖卷》,取材于晉竹林七賢的故事,現(xiàn)圖上殘存山濤、王戎、劉伶、阮籍四人。用筆細勁凝練、調(diào)暢自如,深得顧愷之和陸探微的遺法,代表了唐代人物畫的高度水平,是傳世極罕的唐代真跡精品。
神和佛被人格化
釋道畫是中國人物畫的重要門類。畫展中佛教題材作品有北宋張激《白蓮社圖卷》和元代趙孟頫《紅衣西域僧圖卷》。趙孟頫的《紅衣西域僧圖卷》,畫一身披紅色袈裟的羅漢,坐在菩提樹下說法。趙孟頫信奉佛教,與佛門禪師交往密切。圖中粗眉炯目、碩耳高鼻、絡腮胡須的形象,頗有印度僧人的特征。這圖人物、衣飾、樹石全效唐宋勾勒古法,代表了趙孟頫提倡復古主張的繪畫實踐。
道教題材的繪畫不及佛教畫興盛,然而各時代不乏反映道教信仰意識的佳作。元代華祖立的《玄門十子圖卷》,以一人一像的形式,繪寫道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老子及后繼弘揚道家思想的十子圖象,像旁并有吳炳書寫的十一人小傳,卷后有當時著名道士張雨、楊靜的題跋。此圖畫法遠師李公麟,近接張渥,線描清勁又飄逸,見深厚功力。又是華祖立傳世孤本,彌足珍貴。
展現(xiàn)古代競技場面
今年是奧運年,在此次展覽中,也有一類作品表現(xiàn)古代王室貴族的競技場面,如南宋《明皇擊球圖卷》和明代杜堇《仕女圖卷》呈現(xiàn)騎馬擊球、捶丸、蹴鞠等場景,側(cè)面展示了中國古代體育運動的發(fā)展史。
此次展覽期間也有憾事。在展覽開幕前一天,傳來了九十三歲高齡的著名博物館學家、書畫鑒賞家、書畫家楊仁愷在沈陽仙逝的消息,讓這個大展多了幾分緬懷意味。
楊仁愷一生鑒別和挽救了國寶級古書畫無數(shù),被譽為「國眼」。此次展出的仇英傳世《清明上河圖卷》,正是他在一批故紙堆里發(fā)現(xiàn)的,在幾年之后又發(fā)現(xiàn)了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專家表示:「如果楊老知道,他發(fā)現(xiàn)的《清明上河圖》正在遙遠的上海被人們欣賞,他一定感欣慰。」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