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學文正在介紹他的“手撕書法”作品 |
廢舊報紙撕成書法作品
昨日下午,記者在太平街多味齋展覽室見到宋學文,他將自創的多副“手撕書法”作品掛在了墻上。記者看到,這些作品取自漢碑文與漢簡文,其中臨摹《張遷碑》、《禮器碑》等幾幅作品中的文字字體,既有書法的韻味,又有碑拓文的蒼勁效果,仔細一看,這些文字均由廢舊報紙撕成。
宋學文與其他書法愛好者不同,他身上從不帶筆墨硯臺,一疊報紙和幾張黑色紙板就成了他的創作工具。采訪中,宋學文表演了他“手撕書法”的絕技,只見他沉思醞釀了幾秒鐘后,拿起手中報紙開始撕起來,隨著碎紙片的紛紛掉落,一個“福”字的輪廓漸漸呈現在記者面前。隨后,宋學文將這個“福”字小心翼翼地放在黑色紙板上,頓時一幅“手撕書法”的作品展現在了記者眼前,完成這幅作品的時間僅僅兩分鐘。
閉門練半年完成處女作
宋學文介紹,雖然他從小就愛好書法,但這“手撕書法”的創意卻是偶然所得。
2002年7月的一個下午,宋學文和朋友在餐館小聚,由于喝了幾杯酒,有些微醉的他偶然見到了餐館對面墻壁上貼著的一個告示被撕去了一半,而殘存的部分好像是個“去”字,由于撕告示的人很隨意,使得這個“去”字的邊沿很不規則,從而使這個“字”很有些漢碑文的韻味。頓時,宋學文便想到,既然殘紙組成的字能像漢碑文,那么能否用手撕的字組合而成書法呢?說干就干,宋學文一連半年時間,每天把自己關在家里,不和家人出去玩,不和朋友交往,每天就只是重復撕紙,并且細細地思索“手撕書法”的各個細節,終于完成了他的第一幅手撕書法作品。
手撕書法工序較多
為什么要選擇報紙為“手撕書法”的原料?宋學文告訴記者,其中還頗費了一番功夫。宋學文笑稱,從最厚的草紙,到最薄的餐巾紙他都撕過,不過這些都不能入選,在大半年的時間里,為研究什么樣的紙張最適合做“手撕書法”的原料,宣紙、白紙、銅版紙、卡紙等十多種紙張,他都曾經選用過,最后才選用報紙。宋學文說,報紙紙張的纖維較長,有滲透感,而且手撕報紙的痕跡形成殘缺狀態,最適宜表現風雨剝蝕的效果,報紙變黃后更有簡牘帛書的久遠年代感。
宋學文介紹,相對一般的書法創作,手撕書法工序較多。先要用報紙一筆一畫小心翼翼地撕下來,還要將它們放在黑色紙板上粘貼好。粘貼時要屏住呼吸,因為呼吸太大就會吹亂或者吹走紙板上的字,使結字和章法有瑕疵。
在日益完善“手撕書法”的技巧后,宋學文告訴記者,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到國外開辦“手撕書法”作品展,將這門藝術發揚光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