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是從它的創作時代背景談起吧。 油畫《農家樂》,也有人叫它《過年》,這幅作品創作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全國上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文藝工作者也不甘落后,他們走出校門、走出機關,深入到老少邊遠地區,深入到經濟建設的一線中去,他們拿起手中的畫筆,迸發出蘊藏在心中對黨和人民的熾熱情感,繪制出了一幅幅時代感極強、感人肺腑的勞動人民改造大自然以及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生動場面。 河南新鄉七里營是毛澤東主席視察過的地方。那里的農民在黨的富民政策精神鼓舞下,艱苦奮斗、勤勞致富。河南大學教授韓野先后七次深入到那里體驗生活,與那里的農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勞動,對他們渴望過上好日子的心情倍感理解。為了準確把握勞動人民在大變革時代的精神面貌,他從過去“誰家過年不吃頓餃子”想到黨的富民政策讓人民現在的想什么時候吃餃子就什么時候吃餃子,富民政策給人民生活帶來了甜頭,天天在過年,決定選“包餃子”這一中華民族特殊的食俗為背景,創作一幅油畫作品,為了完成這一心愿,他收集了大量的創作素材、反復篩選提煉、從構思到創作反復醞釀、推敲,從初稿到完成,修改潤色數十次,歷時二年零六個月,終于創作完成了這幅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油畫作品《農家樂》。 《農家樂》場面描寫恰如其分,寓意深刻,團圓喜慶的氣氛拉近了觀眾距離,在這個其樂溶溶的家庭里,一家人享受著豐收帶來的歡樂…… 屋子里的擺設大到糧囤、洗衣機、高低家具,小到半導體收音機、火鍋、紅酒、白酒、蘋果、柿子、辣椒、鞭炮、香煙、火柴等,更讓人尋味的還是那份《人民日報》。這些擺設不僅沒有使主題造成被動,而且恰恰給主題錦上添花。如:糧囤代表著豐收;酒和蘋果代表著平平安安;火鍋和柿子代表著紅紅火火;辣椒和酒又代表著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酸甜苦辣;洗衣機、電視機、收音機代表著生活富裕;香煙、火柴代表香火不斷,寓意這樣的生活會一年更比一年好,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黨的好政策。正所謂飲水思源——人民群眾是最有感情的,他們不會忘記黨的恩情,畫面的落腳點是《人民日報》。 整個畫面豐富、樸實、生動、感人,作者把一切所思所想,表達的淋漓盡致。 《農家樂》人物形象的刻畫自然、親切,思想感情平凡而偉大。畫面描繪了一戶農家祖孫三代,包餃子和聊天,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使整個畫面里都充滿了和諧、溫馨、歡樂、祥和。咱老百姓天天在過年仿佛把人們也帶入了畫境…… 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藝術?人民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產生的?觀眾在看了《農家樂》以后就會找到答案。 普普通通的人,普普通通的事,普普通通的思想,匯聚成普普通通的情感……這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永遠抺不掉的最純樸、最善良、最勇敢、最執著的民族精神! 《農家樂》是一首詩,是一首歌,是藝術與生活完美結合奏出鏗鏘樂章的贊歌。改革開放三十年過去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無論怎樣變,有一樣最基本的東西沒有變,那就是黨的富民政策沒變。如果說有變化,那就是越變越好。正如《農家樂》中所描繪的那樣,生活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甜蜜。 《農家樂》既耐人尋味,又通俗易懂,它是一首描寫民生的詩,是一首謳歌真、善、美的歌,更是一個時代變遷的最好見證。中國美術史上為有這樣一幅經典之作而驕傲! (注:韓野,筆名寒野,生于1933年2月,1960年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大學美術系教授。歷任河南大學美術系色彩教研室主任、河南省高招美術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評委會主任等職務。韓野多才多藝,擅長油畫、國畫、水彩畫。近四十年來有一百多幅作品出版、發表。其中油畫《深山秋色》在省美術展中獲獎;油畫《高路平湖》、《太行金秋》獲中原藝術大賽一等獎,并參加全國青年美展;《鋼鐵水泥鑄江山》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古老的河》入選全國黃河畫展,并為黃河博物館收藏;《古柏蒼蒼》、《湖光山色》、《大河秋汛》、《農家樂》(又叫《過年》)、《嵩岳書院》等為《美術》雜志和其它全國性報刊發表。 特別是《農家樂》、《興建軋鋼廠》、《古老的河》等多幅作品被載入《河南現代美術史》。 韓野教授是著名油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不僅以扎實的寫實功底創作出了許多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優秀作品,而且培養出了如馬國強、王宏劍、段建偉等在全國有影響力的著名國畫家和油畫家。) 本文作者為中國藝術市場資深評論家 二00八年一月十日 |
|
|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