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始,吳冠中先生每年年初均展出上一年創作的新作,并出版《吳冠中作品年鑒》。2005年新作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2006年新作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2007年的新作展,按照吳冠中先生的想法,放在了北京著名的民間藝術區798。
展出的48幅作品均是吳冠中先生親自從2007年創作的八十余幅新作中精選出來的。這些作品體現了吳冠中先生一貫的創新風格,無論是清新明快的《秋聲賦》,還是抽象濃烈的《紅衣詩祭》,48幅作品展示了吳冠中先生的真情,每幅作品都有各自的生活依據和情感依托;每幅作品都有獨特的構思和表現,在體悟人生的況味中辟出藝術新境。
吳冠中先生為展覽撰寫了一篇名為"近照"的很短的前言。
"老人走向遙遠,雖漸遠漸小,卻背影清晰。
有人追去攝其影,老人猛回首,被攝了前胸。
他笑說:我的衣飾及肌肉都是透明的,你恰恰攝了我的心肺。
這里展出的,是其血淋淋的肝膽、心臟。"
抽象藝術和漢字春秋是展覽最大的看點。
吳冠中先生在70年的藝術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吳冠中2007年作品的鮮明特點,是更加趨于抽象。他的抽象藝術,融合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自然與心靈,求異質而同歸,思不同而和諧,吳冠中創造了有別于任何前人的抽象。
漢字春秋是吳冠中先生近年新辟出的一塊"自留地"、"試驗田"。他有感于書法的陳陳相因,開始研究漢字的構成與美感,揣摩文字的內涵與間架結構之間的關聯與"情脈",嘗試從漢字的構架中發掘出文字本身所具有的美。他寫的每幅字都是他自己的"畫思文心",都力求表達出一種特定的語境,使字的內涵通過字的體態和身段顯現出來,將作為符號的漢字直接導向象征化的視覺表達,這對于那些一味風格化的、千篇一律的書法無疑是一種沖擊。而且,這樣一種立足于文字而非書法的思路和探索無疑是具有開拓意義的。
"吳冠中走進798",這個展覽具有重大的意義。
吳冠中走進798,這個展覽,這個創意,本身就是一件作品。吳冠中走進798就是走進民間。開放而又充滿活力的798,是這個時代的象征,也是吳冠中最看重的東西。這與他去年以來發表的一系列的言論是一致的。吳冠中與798,他們之間有許多的話題。這個展覽,是吳冠中和798的一次對話。吳冠中以走進798舉辦展覽這個行動表明了對798的支持。
展覽由民間藝術機構主辦,沒有開幕式,沒有邀請領導,不收門票,不出售原作。
此外,展覽還展出了33幅由北京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制作的吳冠中限量絲網版畫作品,其中包括了吳冠中先生的代表作《交河故城》、《紫藤》、《大宅》等。同時,由法國la difference出版的《吳冠中畫集》(法文版、英文版)也將于當日發布。
此次展覽由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主辦,百雅軒畫廊、橋藝術空間承辦,法國la difference、菊香書屋協辦。美術評論家賈方舟先生擔任此次展覽的學術主持。
賈方舟先生認為:
"如果我們將二十世紀中國的藝術與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的藝術相比,就不難發現,'融合'是二十世紀中國藝術最顯著的特征。面對世界潮流,與異質文化的'融合'便成為二十世紀中國藝術的必然選擇。也因為如此,真正能夠代表這個世紀的藝術家,也必然是那些在東西融合中最富有建樹、最具有成果的藝術家,是那些能以'兼容'的胸懷來回應時代潮流的藝術家。吳冠中深知他在藝術的這一轉折關頭所處的位置和承擔的歷史使命,所以,他在油彩與墨彩之間往返穿梭,"水陸兼程",從而成為二十世紀中國藝術走向現代的領軍人物,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成為最具有開拓精神和創造活力的藝術家。
今天,走進798的吳冠中,其開拓精神和創造活力再一次得到驗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