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點,初冬的陽光暖暖地蓋在身上,魯慶靠在省博物館旁邊一棵梧桐樹上,一邊盤點著手里的入場券,一邊朝博物館里面望了望,渾身都透著幸福的勁道。從11月6日開始,魯慶一直在省博物館周圍“搗鼓”一件事——倒免費票。這些天,魯慶的心思都花在和同伴們一起排隊、領票,然后賣給不愿意排隊的人。
魯慶是一名黃牛。
2007年11月6日起,湖北省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魯慶沒想到一下子成了“免費開放”的另一類受益者:“你去看看,從一大清早到下午,博物館門口排隊排到哪里去了。”
笑臉背后,省博“爆棚”也令他一絲不安。“以后人還會這樣多嗎?”僅有初中學歷的魯慶將信將疑地反問記者。
前來免費參觀的人會不會越來越多?免費的誘惑到底有多大?市民、黃牛和省博物館,每一方都在快速地撥弄自己的私家賬。
黃牛倒票?
10元,這是博物館每張免費門票的“價格”。
11月11日,湖北省博物館入口處被前來參觀的人堵得嚴嚴實實。排隊等候的隊伍從湖北省博物館的正門口,一直排到了后門,足足有500多米,許多市民都是早上6點鐘來排隊了,其中還有不少老人和孩子。
“我覺得不算倒票,這是替人家排隊、跑腿的辛苦錢。”有些睡眼惺忪、露出疲態的魯慶直起身子,認真地說。因為每次能拿到的票有限,他必須和幾個同伴輪流排隊,只要誰接近窗口,馬上幾個人涌上去,一起去拿票。拿完票后,其他幾人再插進原來排隊的位置,這樣能保證每次能拿5張票,10多分鐘就能領一次。
在博物館里面的楚文化館,記者碰到來自長江汽輪發電機廠袁秀珍。68歲的袁秀珍今天上午帶著一群廠里的爹爹婆婆專門從家里趕來博物館。“早晨6點鐘就起床,7點鐘到博物館排隊,一看隊伍,嚇了一大跳,起碼幾千人。”
排了1個多小時隊后,看著前面還有幾百號人,老姐妹們有人腰酸背痛靠在旁邊的樹上,有人干脆坐在旁邊的花壇上。袁秀珍最終求助湊過來幾次的魯慶,以10元每張的票價成交,一共買了10張。
與袁秀珍一樣的情況絕不在少數。
當住在漢口竹葉山的曾敏帶著讀三年級的兒子來到博物館時,已經是上午10點。長長的隊伍,兒子失望的表情,讓她毫不猶豫從穿行在人群中的“魯慶們”手中買來兩張票,也是10元。
“以前50塊一張門票,住得實在是太遠,來去不方便,一直沒機會過來,但今天來了,總不至于轉身就回漢口吧。”曾敏說。
積累了一定經驗的魯慶在博物館呆了兩天后迎來他倒券的好時光,這幾天,他專盯老年人和拖家帶口的年輕人,每天經手的入場券達到20多張,一天賺200多元是家常便飯。從11月6至到11日短短6天,他就賺了1000多元。
然而,和第一個吃省博“黃牛”螃蟹的人相比,魯慶的收入不值一提。
在魯慶等幾名“黃牛”嘴中,廣泛流傳著省博倒券第一人老鐘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老鐘是一名中年人,與省博內部工作人員有著很多聯系,在博物館剛免費時,老鐘開始悄然倒券。
為提高工作效率,老鐘總是在來回在人群里走來走去,而且不用排隊,手里總有一疊票。“他發了,一人一天可以一千沒問題。”魯慶羨慕地說,老鐘一般上午賣幾個小時就走了,而自己每次還要等到下午。
魯慶介紹,博物館門口現在有四五個在倒票的人,再怎樣利潤也不如老鐘。但對于每天近200元的收入,魯慶已是心滿意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