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博會再出人事“變故”
深
會上有藝術界人士透露,去年還作為藝術總監,與意大利博羅尼亞展覽集團、上海藝術博覽會等共同策劃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的瑞士畫廊主皮埃爾·胡伯(Pierre Huber)已經和博羅尼亞展覽集團分手,轉而北上,正在和北京的“藝術北京”藝術博覽會方面談判共同操作今年9月的藝術博覽會。據悉,去年展會之后,皮埃爾既是展會組織者又是畫廊經紀人的雙重身份引起了非議,甚至有人指責他利用這種身份違規謀利。當然,皮埃爾則反駁這些指責都是空穴來風。
有趣的是,“藝術北京”和即將在今年4月開幕的“國際畫廊博覽會”的操作者,本來就是從同一家博覽會分裂出來的。而另據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報道,著名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控股公司也計劃來北京開拓市場,可能舉辦北京邁阿密設計博覽會(Design Miami Beijing)。這種戲劇性的人事變化和競爭,讓許多與會人士感到了藝術市場的變化之快。
前衛藝術變“商業藝術”?
論壇上,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余丁指出,中國從“85美術新潮”以來的當代藝術一開始具有反對舊美術體制的“前衛性”,但是從90年代后期以來當代藝術已經融入到大眾消費當中變成商品,進入新的市場體制中成為“商業藝術”,其前衛性也已經喪失。“在這個資本起決定性作用的時代,藝術批評家對藝術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小”,這似乎也成為到會藝術批評家們的共識。多位批評家因此呼吁,藝術批評家應該勇于發揮不同于資本力量的聲音,促使藝術生態朝更為健康的方向發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