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人:尹在甲(總監)
記者:Y
Q:介紹下你的背景
A:我是韓國美術大學藝術學系畢業的,然后在中國待過兩年,在中央美院進修過中國現代美術,去印度待過兩年,學印度美術史,之后還在歐洲待過一段時間,然后回韓國開了一家畫廊,是我個人的一個空間,去年(2005)1月就來到這里。
Q:你在中國、印度都待過一段時間,是怎么考慮的
A:我想做一個有關亞洲美術、藝術等方面的事情
Q:那你去歐洲是為什么
A:我是想看看歐洲的情況,在歐洲我沒有像在學習,我主要是旅游并想了解一些東西,我在意大利3個月、法國6個月、德國6個月,在倫敦又待了幾個月,每個國家都是看一看
Q:你有什么總結嗎,比如說對亞洲美學有什么看法
A:對,文化的交流在歐洲很方便很盛行,但是在亞洲,比如說印度與中國的文化交流幾乎很少,亞洲的評論家、藝術家的交流都不是很多,我就是希望能夠建立一個這樣的平臺,能夠讓亞洲的藝術得到一個很好的交流和展示
Q:當時你來北京的時候怎么會選擇這個地方
A:我在北京看了一下場地,覺得這個地方最好,798好像很亂,像一個旅游的地方,好的畫廊有很多,差的畫廊也有,所以我們就決定選擇在這里
Q:阿拉里奧(北京)的策展人情況
A:黨丹和郭俊娜是我們空間的全職固定策展人,我是藝術總監,負責一些總的情況。
Q:現在代理藝術家情況怎么樣
A:現在主要代理9個韓國藝術家,5個中國藝術家,1個印度藝術家,1個菲律賓藝術家等,以后我們還想做泰國等其他亞洲國家的1、2個等,主要是亞洲的藝術家
Q:那和藝術家們是怎樣的合作方式
A:都是一樣,有一點特殊的是年輕的藝術家,我們會提供工作室、畫作材料的費用、生活的費用等,出名的藝術家他們不需要那樣,所以我們就是直接與他們合作,為他們提供最好的展覽的機會和與國外的美術館的聯系等等
Q:你代理他們多少年,是終生代理嗎
A:這種一般是5年的時間,如果他們愿意繼續合作我們沒問題,但是如果他們認為找到比我們還好的畫廊我們也會同意
Q:那你們是如何把藝術家們推向一個更寬廣的平臺呢
A:我們有很多的合作顧問,很多的美術館、畫廊等與我們有聯系,已經有3000多件作品通過歐洲美術館和歐洲畫廊進行展覽等等,我們有最好的關系網,所以我們代理的藝術家他們會有更多的機會做個展
Q:有沒有在別的國家辦阿拉里奧空間的計劃
A:我們現在在做韓國、中國的藝術空間,然后馬上去日本要開一個這樣的空間,現在在調查東京的場地,2008年,我們還會在紐約開一個空間
Q:一般與媒體打交道是怎樣一種方式
A:我們并沒有做什么特殊的廣告
Q:參加過哪些國際的展覽會
A:有很多吧,雙年展的和策劃的展覽又不一樣,雙年展他會選擇藝術家,和畫廊沒關系
Q:未來有什么想法
A:主要的有很多很好的作品,以后主要還是做亞洲的作品
Q:日本的畫廊怎么樣
A:覺得在亞洲的方面還是很前衛的
Q:畫冊都是怎樣的一個情況
A:與出版社合作,一般都是免費贈送的。
Q:對北京的畫廊和藝術空間怎么看
A:他們現在做得越來越好
Q:覺得他們哪些方面會做的更好
A:這如何說呢,中國的畫廊和國外的不一樣,與藝術家的關系也不一樣吧
Q:你對韓國和中國的當代藝術發展有什么看法
A:我覺得韓國的還可以,中國5、6年后會更好,日本的不太好
Q:如何看待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收藏
A:我覺得中國美術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美術館的一些機制上的問題,很亂,一個國家本土藝術品,國家的美術館和博物館應該占大部分,可是現在的情況是畫廊消化了大部分的作品。這對于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和積淀是不利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