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8日晚,作為本屆成都雙年展的主策展人,他從雙流國際機場直接走上成都雙年展開幕酒會主席臺———沒有講稿,滔滔不絕———他以透徹的藝術見解和洋溢的藝術熱情征服了現場。之前,他剛剛完成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和墨西哥中國當代藝術展的策劃。
7月9日,范迪安坐在了記者面前,他年屆50,可已兩鬢飛雪。盡管自幼學畫,但上世紀80年代就已封筆,之后他奔波于大學講堂、研究室和世界各地大型展覽,只為實現埋藏心底多年的夢想:讓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正面出場,實現與西方主流藝術和文化的對接。
作為一位國際知名策展人,樂意接手成都雙年展,范迪安的想法質樸而真誠:成都是中國內地最有活力的城市,城市需要雙年展,市民更需要雙年展,這種需求來自這座城市充滿寬容、和諧的土壤!一我想讓中國藝術正面出場
記者(以下簡稱記):現在藝術策劃界你的聲望很高啊!
范迪安(以下簡稱范):我一向稱自己為業余策展人,因為策劃工作是我研究工作的組成部分,我還要參與中央美術學院的管理和教學工作。考慮到中國當代藝術的活力,我很樂意擔當這方面的工作。
記:有人說“范迪安是把中國當代藝術帶到世界第一人”。
范:過譽了!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在文化交流中存在兩個不足:一是我們比較被動,很多國際大型展覽和策展人很注意中國當代藝術,但我們始終處于被選擇的狀態。作為一個藝術史學者,我對此很焦慮,我希望在國際藝術交流中能體現中國的自主性和主動性。
記:你當初學的是什么,現在還畫畫嗎?
范:開始學的是油畫,讀研究生的時候就放棄了,差不多20年沒動筆了。現在沒時間畫,不敢畫,也很難畫:看得太多,一動筆是什么呢,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是,找不到自己了。
記:能介紹一些你策劃的大型國際展覽嗎?
范:2002年在德國柏林的漢堡火車站現代藝術館,和德方策劃了“生活在此時”大型中國當代藝術展;第25屆巴西圣保羅雙年展,帶去了中國館的作品;2003年,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策劃的中國當代藝術展;還有就是2003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后因“SARS”取消),2005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和墨西哥中國當代藝術展。
記:你這樣努力的目的何在?
范:我覺得,中國當代藝術應該有一個正面出場的機會,我希望將本土評價中國當代藝術的角度和方式,與外部世界看待它的眼光和感受相結合,這樣,中國當代藝術才更加真實可靠。
記:現在目的達到了嗎?
范:我覺得只是初步達到,至少給人家一種信號和形象。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藝術不乏出場的機會,而主動合作的姿態和方式能夠避免把中國當代藝術完全圖像化、符號化、簡單化。
記:正面出場的重任不是你一個人能完成的???
范:中國藝術家群體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機會不是最重要的,怎樣把握機會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中國當代藝術能進入西方文化主流的視野,而不是讓他們僅僅以一種獵奇的眼光來欣賞。我的工作目標是:讓中國當代藝術正面出場,爭取與西方主流對接。二雙年展將會成為成都文化品牌
記:成都雙年展找你時有過猶豫嗎?
范:當組委會約請時,我有點兩難:當時我正在策劃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時間很緊;對我個人來說,在威尼斯可以考察整個國際雙年展的最新態勢,而成都雙年展又使我有機會對中國當代藝術整體做一番考察和展示。最后,我還是非常樂意地接受了邀請。
記:在7月9日的學術座談會上,有評論者對成都雙年展提出批評,你的看法呢?
范:作為大型活動的學術交流引發熱烈討論或爭議,在國內外大型展覽都是常見的。
記:批評會削弱它的意義和影響嗎?
范:不會。這樣一個大型活動,一旦面向了公眾,就不再僅僅屬于主辦者、策展人或藝術家,而成了大家共同關注的活動。中國當代藝術在發展進程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和文化問題都很艱巨,我們應該放開胸懷聽取各方意見。
記:雙年展到底給成都帶來了什么?
范:雙年展有兩個功能:一是當代藝術最新態勢的一種集合,一是舉辦城市的活力體現。成都雙年展已經初具態勢,只要堅持就能夠成為成都市的一個文化品牌。
記:那成都帶給雙年展的又是什么?
范:這是一個還在探討的問題。從熱烈的氣氛來看,我看到成都市民對當代藝術的接受,特別是對新穎的表達方式的理解和欣賞。在我印象中,成都是在中國都市化進程中發展很快的城市,從近10年的文化發展來看,成都非常具有兼容性、開放性,這就構筑了藝術創作、藝術接受和藝術市場之間的一種初步的良性關系。三世界“貪婪”地注視著中國
記:通過對照成都雙年展和威尼斯雙年展,中國當代藝術和國際當代藝術的關系如何?
范:它們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從需求來講,許多國際藝術展覽都離不開中國,如果一個國際策展人在他策劃的國際展覽中,沒有中國藝術家和作品,那是一種缺憾,會遭到批評,這歸結于中國新藝術在改革開放之后的不斷活躍和成熟。
記:你能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密切嗎?
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拜訪威尼斯雙年展主席大衛·克羅夫的時候,他對我說:現在全世界都在用一種貪婪的眼光注視著中國?!柏澙贰边@個詞特別貼切,它帶有一種驚訝、欣賞,還有一點警惕,想與之接近的急迫心理———說明國際藝術界對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視。
記:那中國應該如何應對這種關照?
范:中國當代藝術一定要實現兩個功能:一是在本土來引動大家對藝術創作的關注,通過藝術想像、藝術表現來激發整個社會的創造力———這是最重要的;另外,中國當代藝術在今天的國際藝術背景下,它要有一種新的豐富國際藝術的角度和途徑。四“價格明星”不可盡信
記:當代藝術的價值如何體現?這是很多普通觀眾的疑惑。
范:評論家憑什么說誰的作品好?我個人認為有兩個角度:一個是學術史坐標,要經得起藝術史檢驗;二是看藝術作品的整體,從它的觀念到表現手法,看它是否體現了當代文化。如果一個作品能夠經得起這樣的審視,那它就具有進入歷史的價值———以往的歷史和未來的歷史。
記:現在藝術市場拍賣經常出現天價,比如高小華、陳逸飛等人作品不斷賣出高價,價格是價值的惟一體現嗎?
范:價格是價值體現的一個部分。商品社會里,價格是不是完全能夠體現作品價值,這是有疑問的。我們的藝術市場還不健全,批評的學術獨立性還沒有形成、而收藏家自身的品位也不盡相同,這些都會對價格有影響。
記:你怎么看市場上的高價現象?
范:由于市場不夠規范,經常會在拍賣會上冒出“價格明星”,而“價格明星”有虛有實,不可盡信。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