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2007(第六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于2007年12月8—9日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主題:繁榮時期的領導力。新浪財經獨家網絡支持。以下為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東升參加分論壇“從制造大國到金融大國”發言實錄。
陳東升:經濟的崛起一定帶來金融的崛起,現在中國進入一個金融崛起的過渡階段,這是很重要的判斷,這個判斷來自于什么?最核心的,整個經濟成長進入到一個沒有強大的金融支撐,就不能持續使經濟持續高速成長,這是一個判斷。實際上第二個問題,一個開放和保護,是一個命題,社會兩個命題,公平和效益,不講這個問題。今天很核心的,包括小加說,我們今天金融走到這一步是開放好還是暫時封閉好,是保護和開放的命題,這個命題里的核心我這樣看,IPO是人民幣要進行國際兌換,未來是不是說美元、歐元、日元、人民幣四大貨幣體系,兩個概念,首先是人民幣要可兌換,技術條件完全具備了,1萬4千億外匯儲備,每年我們有2千億貿易順差。從一個債務國像債權國過渡,美國就是一次大戰的時候,所有的工業完成了一開始從一個債務國向債權國過渡。我們對外投資統計今年直接投資1千億美元,我們引進2千億美元,投出去1千億美元了,不是中國的資本進入強國的階段了。我認為人民幣的IPO開放的條件和可兌換的條件具備了,唯一的是我們的心理還沒有具備,原因是因為亞洲危機,還有一些美國信貸微機,我們的整個監管,到國家層次,我講的高效強大的金融體系是國家戰略,戰略背后的核心是什么?還有一支強大的國家財經團隊,治理國家和治理企業是一模一樣的,治理國家是政治團隊,中國經濟發展為核心的時候,財經團隊最重要,恰恰是沒有當做最核心的競爭能力,財經團隊包括企業家建設,宏觀財經團隊和微觀的財經團隊。
我認為今天在開放問題上和封閉問題上,由于亞洲金融危機,由于陰謀論,確實金融安全、經濟安全有點政治、民主問題,但貨幣確實是沒有屬性的。中國在這點上有兩派很強的觀點,一位學者在《中國證券報》上有一篇文章,認為中國進入一個世界產業結構轉移,第一轉移是輕工、家電的轉移,他認為還有二十年重化工也要轉移到中國來。他認為還有二十年,重化的工業也要轉到中國的市場來,認為資本市場越晚開放越好,對外開放要梳理好。所以我認為有了開放的條件,心理準備、人才準備不夠,還有制度準備不夠,我覺得這要有一個過程,沒有想好的事情不要做,沒有把握的事情更不要做。今天我們金融開放沒想好更沒有把握,就不要做,這是我的觀點。
陳東升:金融開放沒想好更沒有把握就不要做
陳東升:金融開放沒想好更沒有把握就不要做
陳東升:金融開放沒想好更沒有把握就不要做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