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倫斯先生:我以前收藏過中國古代的墓葬品,對中國書畫也感興趣,在一些朋友的指導下,收藏了一些書畫作品。后來,我來到了中國,認識了很多藝術家朋友,我就改為收藏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了,這是一個收藏家的轉變。
我非常喜歡當代藝術,現在和最初接觸時一樣地喜歡,,藝術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從巴黎到北京都可以接受的生活方式,中國藝術家的作品通過展示,表達情感,并被世界范圍的人們所接受??赡軙型鈬擞X得中國人是非常復雜的,但我的感受是,UCCA在中國的開辦只需要18個月,外國人理解了中國的精神和風格和這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會得到很多新的啟發。我覺得還會有更多的世界尖端藝術品出現在中國,至少我們知道以后肯定要在中國展示我們的收藏。
華夏時報:20年前,您是怎樣選擇和判斷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如今當代藝術品的價格不斷上漲,對您會不會產生影響?
尤倫斯先生:我是收藏家,不是藝術家,沒有經驗提供指導大家的,從小學習成績不好,看見記者記錄我說的話,感到很害怕(笑)。我的收藏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收藏的過程也是多元化的。作品的質量、學術價值是要有所選擇的,但我們還要請很多藝術家創作新作品,還有我們的展覽計劃、基金會和藝術中心的想法,再有就是自己喜歡的,所以會有很多不同的方面來評價和收藏作品。
拍賣市場的變化對我的影響不大,但有些作品我買不起了,收藏越來越難找到高質量的作品,而價格越來越貴,往往對一幅作品評價得出得特別快,對這樣的作品要謹慎對待。
華夏時報:您是最早集中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的外國人,現在回過頭來再看自己當初的收藏,是否有不太滿意的作品?
尤倫斯先生:當年買的時候,也買了一些不太值得買的作品,我現在有這么多藝術品是不是都要保留,買保險、維護都是一個很大的開支,是否賣掉一些不太重要的,集中在感興趣的主題上,現在我們的團隊正在考察這個問題。這是20年來,第一次討論什么該留什么不該留,可見我曾經做了多少蠢事(笑)。
華夏時報:很多收藏家熱衷于展示自己的藏品,而您好像更熱衷于去培養藝術家和公眾的藝術服務,而且還是沒有贏利的事情。
尤倫斯先生:在中國圓了我和妻子的一個夢,我們成立了一個非營利性的當代藝術機構,我從事這個慈善非營利的事業,完全是受了我夫人的幫助,她告訴我賺錢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賺錢的事情也是很幸福的。在我的收藏過程中,總會發現一些很重要的作品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所以我們要為那些能對未來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但沒有成名的藝術家們,提供展示作品的一個好平臺,讓藝術家將天賦展示出來,推動他們創作更好的作品。
(尤倫斯夫人(Myriam Ullens)1992年在尼泊爾開始投身人道主義事業,成立快樂家庭基金會(Happy House Foundation)。身為法國國家抗癌機構的董事會成員的她,于2004年在比利時創立“米米基金會(Mimi Foundation)”,旨在改善化療和放療病人的生活品質。)
藏家檔案:
蓋伊·尤倫斯(Guy Ullens),72歲,比利時人,中國當代藝術重要收藏家。
尤倫斯先生從小便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年幼時曾跟隨時任比利時外交官的父親長駐中國多年,他的叔叔則是比利時駐華大使。他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了對中國古畫的收藏,80年代中期轉向了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收藏。在尤倫斯收藏的近兩千件中國藝術品中,當代藝術作品占到了80%。
2000年退出商界后,尤倫斯先生與夫人一起積極投身人道主義和文化事業,于2002年在瑞士成立尤倫斯基金會,為世界各地以中國當代藝術為主題的藝術活動提供贊助,向博物館和藝術中心出租基金會的藝術收藏品,并在中國和歐洲組織各類大型作品展,旨在向全世界推廣中國當代藝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