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林納威的《夜巡》靈感來自倫伯朗的生平和作品

達·芬奇傳世名作《最后的晚餐》
隨著《達·芬奇密碼》小說的暢銷和電影的熱映,全球掀起了一股來勢洶洶的“達·芬奇熱”。日前,風格詭異的英國導演彼得·格林納威也開始計劃破譯“達·芬奇密碼”,他把目標對準了達·芬奇的傳世名畫《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現藏于意大利米蘭桑塔·瑪麗亞感恩教堂,創作于1495年到1497年,小說《達·芬奇密碼》提及這幅繪畫隱藏了一個大秘密。現在鬼才導演格林納威獲得了有關部門的允許,準備重新裝置《最后的晚餐》,放映機解讀畫面下不為人知的故事,揭開塵封五個世紀的謎。
現年65歲的格林納威宣布,他計劃采用一種很接近電影拍攝的手法,使用舞臺照明,尋找演員扮演耶穌和十二門徒,并錄下耶穌宣布門徒中有人背叛他的那一幕。
達·芬奇用《最后的晚餐》記錄了事件的一瞬,格林納威則打算還原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從耶穌基督的出生到他經受的各種苦難,中間以聲音的形式插入門徒們各自的心理活動,以此作為判斷將來誰會背叛他的依據。
彼得·格林納威曾是一位畫家,在1989年的作品《廚師、竊賊、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中曾有將人的尸體橫陳于餐桌上的駭人片斷,從彼時開始,他就對裝置藝術產生了興趣。他還計劃將達·芬奇的其他作品和宗教題材做成裝置藝術,比如在修道院的墻上展現裸露出生殖器的受刑時的耶穌。格林納威一臉壞笑著說:“這樣做的意義是為了激怒那些覺得我的作品褻瀆神靈的人。”
除了宗教人士擔心彼得·格林納威的解讀和重置過于出格之外,藝術界的業內人士考慮得更多的則是格林納威的行為是否會對畫作本身造成傷害。“坦白說,我不能想象電影制作人插手重置這些流傳了幾個世紀的名畫會有什么效果。”著名藝術評論家布賴恩·斯威爾說,“羅馬負責修復《最后的晚餐》的中央修復協會竟然同意這樣的行為,簡直不可理喻!他們無法預計這會對歷經了幾個世紀、極端脆弱的畫作帶來什么影響!”關于《最后的晚餐》的裝置作品不但激發起格林納威對于宗教題材的興趣,而且他還計劃在其他世界名畫上尋求解構的突破,畢加索的立體派名作《格爾尼卡》、藏于馬德里的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睡蓮》以及美國抽象派畫家杰克遜·波拉克的作品都是他感興趣的目標。這些裝置作品讓格林納威感到又回到了從一個畫家變成電影導演的事業初期,他2007年的作品《夜巡》取材于倫勃朗的同名繪畫。對于個人風格的轉變,格林納威解釋說:“我只是希望人們重新關注視覺藝術作品。我們這個時代多數人的視覺藝術教育都太貧乏了,學校只重視文本教育,視覺藝術被當作是簡單的裝飾和娛樂。”
除了《最后的晚餐》之外,格林納威還準備重置其他傳世名畫,其中包括文藝復興時期保羅·維羅奈塞的名畫《迦拿的婚宴》,目前他已經得到了巴黎盧浮宮的允許,今年秋天就可以著手動工了;2009年則計劃重置現藏于馬德里的17世紀巴洛克畫家委拉斯凱茲的《侍女圖》。
彼得·格林納威主要作品
《夜巡》2007
《圖西·盧皮的手提箱2》2004
《圖西·盧皮的手提箱1》2003
《八又二分之一女人》1999
《枕邊書》1996
《廚師、竊賊、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1989
《建筑師之腹》1987
《動物園》1985
《畫師的合同》1982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