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華藏家叫板“全國第一雞血石”
原石高約220厘米、寬約120厘米、厚約60厘米,重達4噸。日前,筆者在金華市區某公司看到了這塊被藏家號稱為“世界第一”的雞血石。
據這位藏家介紹,去年12月底,溫州東方工藝美術城開業時,一塊號稱“全國第一”的雞血石成了開張時的一大亮點,吸引了眾多收藏愛好者的眼球。這塊雞血石名為“巴林雞血王‘劉關張’”(高約45厘米、寬約35厘米、厚約25厘米,重41.5千克),由浙江“藏一樓”收藏。而據媒體所報道的資料顯示,該雞血石近年來在濟南、廣州、杭州等地的博物館等場所多次展示,被譽為雞血石中的“雞血王”,身價也從一開始的3000萬元飆升到2億元。
藏家說,與他收藏的這塊雞血石相比,不比材質和“血統”(產地),僅體積上這塊“全國第一雞血石”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何況,他收藏的這塊雞血石產自臨安昌化,“血統”正宗,非巴林雞血石可以相媲美。這么大的昌化雞血石,非親眼所見,確實很難讓人相信,而這塊雞血石開采出來,他買下后,僅從礦洞拉到山下就歷時3個多月。
“如果沒有看到這篇‘全國第一雞血石’的報道,自己可能不會將藏品拿出來。”藏家說,他買來這塊石頭已經有4個多月了,只有幾位要好的藏友知曉。當時買來的價格為1180萬元,而他的藏友看到媒體上報道了身價2億元的“全國第一雞血石”后,第一時間告訴了他。藏家一時較真,專門到杭州請來了兩位地礦學專家。
專家稱“做了17年的鑒定,也沒有看到過”
整塊石頭底子為“軟地”,剝落石皮后便現出大面積的“牛角凍”、“玻璃凍”、“藕粉凍”,其間大面積條形團塊狀的“雞血”色澤鮮艷、濃郁。省地質礦產研究所化學研究室副主任、國家注冊珠寶質檢師陸丁榮說,自己做了17年的鑒定工作,還從來沒有看到過體塊這么大、質地又這么好的昌化雞血石。
據了解,雞血石是中國特有的珍貴石種,是我省臨安昌化“特產”?!半u血”的成分是硫化汞,其滲透到高嶺石或地開石中而形成,在國內外是極為罕見的。因其顏色鮮紅極似雞血,故名雞血石。雞血石由“地”和“血”兩部分組成。一般認為“血”的礦物成分主要是辰矽?!暗亍钡牡V物成分以黏土礦物中的地開石為主,也含有相當量的高嶺石、明礬石、石英、黃鐵礦等。評價雞血石的重點是血色,以鮮紅最貴,次為朱紅、暗紅。
臨安昌化雞血石的發現和開采已有1000多年歷史。與福州壽山石、浙江青田石、內蒙古巴林石并稱制作印章的四大名石。我國最早發現的雞血石是臨安昌化玉巖山雞血石。在明代,昌化雞血石已成為進獻皇宮的貢品。后來又發現了內蒙古巴林石中也有雞血石。由于現在的昌化朱砂(汞礦)開采已近尾聲,所以出產的雞血石產量相當有限,市場價格日增。目前市場上的雞血石多為內蒙古出產的巴林雞血石。
近年來,隨著收藏熱,雞血石作為制作印章的四大名石之一,加之其稀有性,價格瘋長。品相好、拇指大小的一枚雞血石印章的價格就以萬元計價。陸丁榮認為,這樣大的雞血原石極為罕見,用現在收藏市場上的價格已經很難估算其價值。就目前市場價格而言,巴林雞血石比昌化雞血石便宜,但價格上的差異有歷史原因、收藏者的意識、本身的石質等多種因素。
中國印石三寶之一 昌化雞血石價格一路飛漲
昌化雞血石與福建壽山的田黃石和芙蓉石,同稱中國印石三寶。其中,昌化雞血石被尊稱為“印石皇后”。田黃石以兩計,價值3倍于黃金,而通紅的昌化雞血石更是價逾田黃。
所謂雞血石,就是石色艷若雞血之石。按產出地區,雞血石又可分為昌化雞血石與巴林雞血石,但這是中國藏家的分類方法,外國藏家把二者統稱為中華雞血石。昌化雞血石產于浙江省昌化縣以西約40公里,“浙西大峽谷”源頭的玉巖山之中。該地多汞,雞血石之所以呈現鮮紅的雞血色澤,其實就是硫化汞的作用。同一塊石頭,帶血色的部分稱為雞血石,不帶血色的部分稱為昌化石,僅此而已。昌化雞血石血色鮮活純正,有“南血之稱”。巴林雞血石產于內蒙古巴林右旗,地處大興安嶺支脈西段的朝魯吐壩烏蘭壩南麓,其地細潤,透明度好,以凍地為主,不含“砂釘”,有“北地”之稱。
雞血石中的紅色部分稱為“血”,血色以外的部分稱為“地”或“地子”。賞鑒雞血石,首先就要看“血”的紅色,以鮮、凝、厚為佳。鮮者紅如淋漓之鮮血,凝者聚而不散,有層次深透于石中為極品。之后是觀地,觀地,就是看鮮紅色的硫化汞結晶在什么樣的石頭之上。如結晶在花崗巖狀的石質上,其地就僵,多雜質,夾雜有石英小顆粒,此地最為不好;如雞血結晶在乳白色干燥的地上,其色如熟石灰謂之石灰地,亦差。如鮮血結晶在潔白如玉的地上,與紅血相映猶如錦上添花,該地張最佳,謂羊脂白玉地??傊?,雞血石地張以純凈、半透明、無釘與血之鮮紅色彩交相輝映者,為上品。
中國人對于雞血石的認識始于明代初年,據史書記載,最早發現昌化雞血石的是上溪鄉玉山村一位農民,他在村莊對面康山嶺西側砍樵小憩時,見腳下露出地表的巖石晶瑩如玉,紅似雞血,艷麗非凡。出于好奇,此人用鐵杵鑿下一塊帶回家中,村民們爭相觀賞,愛不釋手。由于昌化石軟硬適中,適宜鐫刻,特別是鮮紅的“血色”,不僅艷麗,而且象征著吉祥,因此迅速傳揚開來,得到宮廷和工藝美術界的喜愛,迅速被列為中國圖章石之珍貴品種。相傳在一段時間內,獻玉石者可得官,所謂“玉石官”是也。1784年,乾隆游江南之時,臨安天目山主持獻8厘米見方雞血石一方,乾隆大喜,當即命刻“乾隆之寶”4字,并注明“昌化雞血石”。此寶至今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館珍寶館內。
自此之后,昌化雞血石在中國文人階層中大熱,價格一路飛漲。未及數年,昌化雞血石便已無多少存量。石已少,但追捧者仍甚多,其對于雞血石探索的足跡也是越來越遠。
于是,在上世紀70年代,于內蒙古赤峰巴林右旗,發現亦有雞血石,產量較昌化多,但其質地不及昌化之細膩、有韌性,石中含水量較高,天旱易裂。血的分布呈一條條的血筋狀,縱橫交叉,散而不聚,易氧化而發暗。此外還有一種在蛋青色帶透明的地子上,有粉紅色血,血色凈淡,不鮮不濃,若桃花初放,稱桃花血。此種雞血石便是巴林雞血石,就化學成分而言,是昌化雞血的同族異種。
當下,無論昌化雞血石還是巴林雞血石,只要品質好,價格便是天價。利潤上有了較大的空間,市場上的假雞血石便多了起來,其中尤以壓制造假法為多(采用真的昌化石粉,添加硫化汞,納入章模,取中放入鉛柱,加壓成形,表面罩上一層極薄的樹脂,磨光后即成)。不過簡易識別這類雞血石倒也不難:其一,假雞血石的手感分量較真雞血石輕,這是天然石與人造石的重要區別。畢竟它們的排列結構、形成的時間與條件不一致。其二,假雞血石的石性盡管有脆硬之感,但把它放到玻璃桌上輕輕敲擊,其聲如木,過于脆硬。其三,假雞血石無筋無隔,使人感覺到一股“妖”氣。其四,可以用小刀來檢測,天然雞血石用小刀輕刮,其粉末為白色,而仿冒的雞血石有韌性,小刀不易刮成粉末,粉末為紅色。
真正認知雞血石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從色到地,從真到偽,不過就是初級階段。但大拙至美,任何品鑒都是從小處著眼的。比如與其他玩石不同,雞血石是不能盤玩的——盤玩易使“雞血”部分氧化,變得暗沉,失其本色,甚至不宜長期曝露于空氣中,如此小節,理當先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