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佳士得國際拍賣公司公布了它的全球拍賣成績:總成交額高達491億港元/456億元人民幣,共793件藝術品的成交價逾100萬美元,私人洽購總成交額為42億港元/39億元人民幣。在“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戰后及當代藝術”等各個專項拍賣上的表現也極為不俗。對此表現,中央美院人文學院院長趙力也認為,從佳士得和蘇富比的年報上看,這個成績是這兩個公司拍賣的新紀錄,現在的國際收藏市場行情也是1990年之后的一個新高點,整體國際藝術品市場形勢是快速向上的。對2008年以后國內外收藏行情走向和國際收藏熱點,趙力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中、印、俄成為新興收藏市場
佳士得國際行政總裁Edward Dolman曾表示:“2007年,我們亦積極投放資源于迅速發展的新興市場,包括印度、俄羅斯、中國等。佳士得去年在亞洲市場占有率高達57%,穩居領導地位?!?
佳士得去年在中國香港全年的總成交額高達36.9億港元。當中所創的紀錄包括蔡國強的《APEC景觀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圖》(7400萬港元)、陳澄波的《淡水夕照》(5072萬港元)、董其昌的繪畫和書法(4848萬港元)及清乾隆《御制料胎畫琺瑯西洋母子圖筆筒》(1736-1785)(6752萬港元)。
2007年,佳士得在東南亞藝術的佳績包括邦尼的《市集》(1087萬元人民幣)、Nyoman Masriadi的Juling(Cross-eyed)(246萬元人民幣),全部都為這些藝術家刷新了世界拍賣紀錄。印度大師N.S. Harsha的Mass Marriage打破了畫家的個人世界拍賣紀錄(605萬元人民幣)。在印度,佳士得仍然是惟一在當地派駐全職代表的國際拍賣行。另外,佳士得授權的永樂國際拍賣公司在北京舉行第三年的拍賣,成交額逾1億650萬元人民幣。
對此,趙力認為,佳士得等拍賣公司正是看好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收藏市場,現在國際市場已經呈現新老交映格局。老牌的英美市場仍是主要交易者,好的藏品基本跑去那里拍,一件東西的成交價比國內好幾件名品的錢都多。其中,紐約占了全球藝術市場40%多成交額,英國雖然是新崛起的交易市場,但因為經濟堅挺而成為新的奢侈中心。德國近年一級畫廊發展很快而備受矚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印度、俄羅斯這些新興收藏市場,這幾個國家主要是當代藝術發展得很快。
佳士得07市場報告:當代藝術成中國主戰場
佳士得07市場報告:當代藝術成中國主戰場
佳士得07市場報告:當代藝術成中國主戰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