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來難被正視 景泰藍工藝精市場價格過低
10年來難被正視 景泰藍工藝精市場價格過低
10年來難被正視 景泰藍工藝精市場價格過低
時間:2008-02-02 00:00:00 來源:廣州日報
拍賣
>10年來難被正視 景泰藍工藝精市場價格過低
近日,來自北京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米振雄在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展示了自己創作的40余件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作品,其中超過80%的作品被廣州市民追捧搶購。南方藏家對北方藝術品的理解和熱愛令米大師甚感意外和欣慰,但重重危機又令米大師對景泰藍工藝的未來充滿憂心。
景泰藍10年難被正視
景泰藍起于元朝、興于明朝景泰年間,由于主要色調為藍色,因此被稱為“景泰藍”。在全世界歷年的藝術品拍賣會中,琺瑯器都受到全世界買家的瘋狂追捧,如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成交的清乾隆掐絲琺瑯蓮花紋酥油茶蓋罐,成交價達到1140.56萬元。
然而,“許多人甚至把景泰藍歸入瓷器類。”米振雄大師無奈地表示。
據了解,目前瓷器類的全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價格起碼達到5萬~6萬元/件,而景泰藍的全國工藝美術大師同等水平的作品卻只需要1萬多元/件。全國像米大師一樣的景泰藍國家工藝美術大師只有6位,數十年來他們卻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其實,從工序上講,景泰藍的燒制比瓷器要多費幾倍工夫。如陶瓷一般只需要入窯燒制2次,而景泰藍一般需要10次,制作一件景泰藍精品可能需要3~6個月。
因為工序繁多,也有人認為景泰藍不是一種藝術,而僅僅是車間里批量生產的工藝品。米大師認為,景泰藍并不是工廠生產的一般商品,而是滲透了藝術家早期設計、研制過程和成果控制的藝術,藝術家在其中的作用等同于一名導演,而每道工序僅僅是一部電影中所有的角色、道具和元素。
對于米大師來說,市場和地位還是其次,他考慮更多的卻還是景泰藍工藝正面臨的危機。其一是景泰藍的“品牌”危機,需要不斷推廣和普及,令更多的人認識真正的景泰藍藝術;其二是引入現代藝術的一些規范手法,比如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編號。更大的危機是眾多鄉鎮劣質小作坊的緊密包圍,令北京景泰藍廠面臨窒息,以及景泰藍工藝已出現后繼無人。對于這后兩個危機,米大師依然沒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