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高石榜書開闊壯美
吳高石榜書開闊壯美
吳高石榜書開闊壯美
時間:2008-02-02 00:00:00 來源:香港大公報
名家
>吳高石榜書開闊壯美
吳高石是香港書壇上出道較晚的一位書法家,二○○二年舉行首次個展。其后,兩次有作品入選廣東省書法展和全國第四屆正書大展,至今其藝術生涯長達五十載。他近日在香港《視覺藝術》撰寫的回憶錄中披露,他的書藝之旅充滿著崎嶇坎坷,有時伴隨著痛苦與暴力,在自求多福、自學求師的歲月中,為四書(篆、隸、楷、行)做足了功課。
他自謙四書之外,榜書最有成績。這一點我很同意。香港如今能作榜書者寥若晨星,一時難覓對手,但絕不是因為「物以稀為貴」,而唯「吳」是從。在他的榜書中有一種磅礴大氣和開闊壯美的氣勢,應該是「由正而奇,由奇返正,得結構法的大自在。」
剛在大會堂高座展覽館舉行了的吳高石書法作品展,就展示了其榜書及其它書法作品。
吳高石認為自己的楷書較為平常,只是中規(guī)中矩而已。這可能和楷書本身的特征─平正的結構、嚴格的法度有關,書家極難在唐楷的「禁地」之內,有些許的隨心所欲的空間。
反而,在他的隸書作品,隱約浮出《禮器碑》和《石門頌》的碑學金石精粹;露顯《爨龍顏》、《崔敬邕墓志銘》的北碑用筆。那幅入選二○○五年全國第四屆正書展的作品,即是多種北碑用筆,發(fā)揮優(yōu)秀之作。
比較之下,我最喜歡他的行書。這次展出的兩副對聯(lián)可以視為吳氏代表,結字雄健,險峻危急。在把凝固的字體結構,轉換為可調節(jié)而流動的結構,過程中,以與眾不同的匠心,將漢字進行脫離常規(guī),體現(xiàn)奇趣,不為法縛的整合。此外,他也喜愛以北碑用筆求枯樹蒼藤之態(tài),可以視作在隨意趣味上的探索。
他在篆書方面的修為也不可忽視。可用「硬凈」二字加以概括。加之多年浸淫治印,對傳統(tǒng)材料和工具進行大膽的改革,以現(xiàn)代的審美和材料輔助和襯托傳統(tǒng)書印的文雅之美。展品中以西洋油畫木框鑲入圓形篆文的「Logo」,以裝飾陶磚和膠片裝?立體書印作品、以電動工具化「朽木」為書法木雕的文玩擺件,都是作者對傳統(tǒng)書藝審視思考的變革嘗試,不乏啟示與示范之效。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