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揀”出一個石窗藝術館
“揀”出一個石窗藝術館
“揀”出一個石窗藝術館
一千多片石窗,見證了古代能工巧匠留下的獨特文化遺產。
一位普通象山人被文物專家譽為“中國石窗藝術收藏第一人”——
走進地處象山西周鎮的一座舊廠房,就如同走進一個中國古代石窗藝術寶庫——錢幣、文字、花卉、動物、人物等1000多片各類造型的石窗見證了中國古代能工巧匠留下的這一獨特文化遺產。據了解,曾拍攝過電影《漁光曲》的象山石浦古鎮正籌劃利用這些寶貝在當地開出全國第一個石窗藝術博物館。
石窗是體現江南建筑特色的重要建筑元素。這些石窗的主人是一個普通象山人,名叫張球。他幾乎踏遍全省的每個山鄉村落,個人先后投資350多萬元,從廢棄的建筑垃圾和文物販子手中,搶救了1000多片石窗,其種類和數量之多,被文物和古建筑專家譽為“中國石窗藝術收藏第一人”。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杭間、溫州大學教授蔡貽象指出,張球的收藏已是石窗藝術的集大成,不僅種類豐富齊全,而且包括了“鯉魚躍龍門”、“三星人物窗”等珍稀石窗。如今,國內許多古建筑項目在修復或研究時都會找到張球。前不久,西泠印社主動找到張球,召開了石窗藝術研討會,并根據他歷年研究的成果出版了《中國古代石窗》一書。
石窗起源于先秦,明代開始在我國廣泛應用,清代達到鼎盛。在古建筑中,尤其明清建筑中,石窗不僅是通風、采光窗口,而且是展示高超建筑藝術的窗口,是古代工匠們刻意美化的主體之一。石窗藝術主要分布在經濟、文化發達的江南。
張球對石窗的鐘愛源自小時候對民間藝術的喜愛。出生于寧波象山的他,自小鐘愛老房子上的石窗。當年承包建筑項目時,張球發現,精美的石窗在舊房、危房改造過程中漸漸消失。痛心之余,張球自掏腰包,開始了長達8年多的搶救歷程。
出于對家鄉文化的熱愛,張球還收藏了100多片反映寧波風俗的石窗。寧波緊臨大海,連石窗上也跳躍著魚蝦蟹螯。石窗大都用暗紅的蛇蟠石制成,雖然容易風化,但經過歲月浸漬、煙熏火燎,往往別有韻味。張球珍藏的一片“二甲傳臚窗”就頗具寧波風格,上面雕的是一只螃蟹,寄托了主人希望螃蟹的兩只鉗子可以把功名“鉗”回家的愿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