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景泰藍珍品收藏價值凸顯 如何鑒別
當代景泰藍珍品收藏價值凸顯 如何鑒別
當代景泰藍珍品收藏價值凸顯 如何鑒別
時間:2008-02-01 00:00:00 來源:
收藏
>當代景泰藍珍品收藏價值凸顯 如何鑒別
景泰藍
張同祿,著名景泰藍藝術專家,生于1942年2月18日,16歲時投身景泰藍藝術,1988年被國家輕工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至今從藝50年,他設計、制作的景泰藍工藝品多次在國內外獲金獎、珍品獎。他曾代表中國工藝美術行業參加阿曼舉辦的國際工藝美術交流會,現場設計制作景泰藍,其高超純熟的技藝令世界工藝美術品界折服。
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
“小畫家”意外成景泰藍藝術大師
“我最早接觸到景泰藍是在1958年,”張同祿回憶起自己入行的經歷,戲稱是“誤入歧途”。張同祿從小喜歡畫畫,最初照小人兒書上模仿,畫完了就洋洋得意地在院子里貼滿一墻。鄰居們都說好,他就天天畫,而且變著花樣每周都更新。1958年他初中畢業,去找工作,招工的人說:“這小孩畫畫得好,去工藝品廠吧。”當時北京工藝品廠有好幾個,景泰藍廠在北太平莊,離他家最近,所以張同祿就稀里糊涂地進了這一行,沒想到一干就是50年。
進廠要做3年學徒,第一年就是“制胎”,當時也沒有機械,完全靠手工敲出來,非常辛苦。干了一年,他問師傅何時能練“掐絲”,師父說就“制胎”這活兒學一輩子都不嫌長。后來他考上美術學校,打下了堅實的美術功底,回來后在景泰藍廠車間實習一年,又去搞設計。“我在車間呆的時間長,把所有工藝流程都掌握了。”張同祿覺得這是命運對他的恩賜。
當代景泰藍珍品收藏價值凸顯
“景泰藍這門藝術是火、釉料、銅三者在火中不斷燃燒出來的,如同鳳凰涅槃一般,進一次火,漂亮一次,再進一次火,再漂亮一次。因此,真正好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對于這項瀕臨失傳的技藝來講,今天景泰藍的珍品完全可以成為明天的文物。”張同祿這樣評價景泰藍。
而真正優秀的作品,尤其是張同祿的景泰藍藝術品在拍賣市場上已經逐漸引起眾多收藏者的注意。“景泰藍藝術用料十分昂貴,工藝水平精湛,以銅胎為主,亦有用金銀為胎。琺瑯多采用進口天然礦石、寶石加工提煉而成,還需鎏金工藝,耗金量很大,因而它的工藝成本比同尺寸的瓷器要高出數倍甚至數十倍,一件上檔次的景泰藍價格就在十萬元以上。而且景泰藍雖硬,但琺瑯脆易碎,且無法修復還原,所以它的價值潛力更大,”張同祿告訴記者,“我曾經的一件作品———作龍花熏,通過出口公司賣到南美折合450萬元人民幣,最后此件作品回流到國內拍賣會上拍到1100萬元人民幣。”
“德勝鼎”獻禮北京奧運會
為了追求創新,張同祿以景泰藍為主體,創作出了與玉雕、花絲、漆藝等傳統技藝融為一體的“多工藝結合工藝品”,作品造型奇特,華貴高雅,光彩奪目,讓人對景泰藍刮目相看,大大提升了景泰藍的藝術價值及品位。北京奧組委大廈一層擺放著的唯一一件景泰藍作品《德勝鼎》就是他的心血之作,他創作此器的初衷就是預祝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馬到成功,旗開得勝。外國來賓、政府官員常與此鼎合影留念,成為北京奧組委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把景泰藍文化借奧運之機傳揚開來。
全力拯救景泰藍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為一種傳統工藝,景泰藍也面臨著后繼乏人的局面,張同祿擔心這項令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技藝也許不久以后就會失傳。“現在在一線干活的,50歲算是年輕人,40多歲的人很難找。景泰藍工藝非常辛苦,收入也低,如今沒人愿意干。而且景泰藍藝術不是一年半載可以掌握的,需要有較為深厚的藝術修養,更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談起事業的傳承問題,張同祿顯得很無奈,但他還是憑著自己的力量在不斷傳承和發揚景泰藍藝術,目前他收了些徒弟潛心培養,希望能后繼有人。張同祿說:“景泰藍藝術是國家的、民族的,我會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國家。”
“琺瑯張”一器難求
在50年的藝術生涯中,張同祿把景泰藍發展到不只在銅胎,甚至在金胎、銀胎上做,大大拓展了這種工藝。他的作品清逸、新穎,超凡脫俗,造型多姿多彩,小不盈尺,大可丈余,或偉岸雄壯,或玲瓏秀美,或古樸典雅,或清麗自然,絕不雷同,以奇、巧、俏、美,自成一派,被工藝美術界稱為“琺瑯(fàlang)張”。
憑著精湛的技藝和靈活創新,他制作的景泰藍“蓮壽瓶”曾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的最高獎———金杯獎;“遠鳴客”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展金獎;“吉羊寶燈”2004年獲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100周年特別大獎;“鳥杯”、“孔雀屏燈”、“鶴”等被評為國家珍品,由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由他創作的華泰保庭爐,高達4.04米,身價140萬元,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而他早年的一些作品大部分都流傳到了國外。如今每天都會有各地慕名者上門定做景泰藍工藝品,但由于景泰藍制作工藝復雜,成本很高,并不是每位景泰藍收藏愛好者都能如愿以償。
■大師點睛
如何鑒別當代景泰藍
古代景泰藍幾乎都是宮廷專用,很少有景泰藍文物流落民間,所以民間收藏幾乎沒有,因此,收藏當代景泰藍優秀藝術品是比較有遠見的收藏策略。張同祿表示,上好的景泰藍銅胎厚,有重感,市面上的景泰藍制品托在手上輕飄飄的,這是在用料上打了折扣,景泰藍的主要材料是琺瑯,而偽制者多數不用昂貴的琺瑯,而是用另外的彩料代替,肯定不是好作品。
“遠看造型近看花”,欣賞景泰藍物件,首先看的就是造型。要看造型是否美觀、大方。如果兩側的造型是成雙成對的,制作時一定注意兩者要對稱。其次,景泰藍的花紋間隔是否均勻,疏密是否得當,花卉構圖是否有章法,鳥獸是否活靈活現,也是重要標準。第三,看釉色,色調是否和諧,顏色是否鮮亮,層次有否錯落有致。第四,鍍金色彩是否純正,底座比例是否合理。
■關鍵詞
景泰藍:原名叫“銅胎掐絲琺瑯”。據張同祿介紹,最早的琺瑯物件出現在元代,景泰藍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琺瑯工藝品。制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制胎,接著工藝師在上面作畫,再用銅絲在銅胎上根據所畫的圖案粘出相應的花紋,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鑲嵌在圖案中,最后再經反復燒結,磨光鍍金而成。景泰藍的制作既運用了青銅和瓷器工藝,又融入了傳統手工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這種銅的琺瑯器創始于明代景泰年間,因初創時只有藍色,故名景泰藍。現代景泰藍已變成了一種工藝品名稱,而不是顏色了。
掐絲:在已制成的金屬胎上,按照圖案設計要求描繪圖案紋樣輪廓線,然后用細而薄的金屬絲或金屬片(金屬主要是銅,也有用金或銀的),焊著或者是粘合在紋樣輪廓線上的一種裝飾方法。
琺瑯:外來語的音譯詞,是用石英、長石、硝石和碳酸鈉等加上鉛和錫的氧化物燒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質。涂在銅質或銀質器物上,經過燒制,能形成不同顏色的釉質表面。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