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潛行在市場邊緣
默默潛行在市場邊緣
默默潛行在市場邊緣
時間:2008-01-30 00:00:00 來源:
收藏
>默默潛行在市場邊緣
 |
考古筆記之六 1994年作 宛如青銅一般深沉的綠,寫就滿幅原始符號的“考古筆記”。盧治平
版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人們對它的最初印象卻大都是在20世紀上半葉的戰爭年代。紅色記憶就是版畫的全部嗎?它會隨著那個時代的落幕而慢慢萎縮嗎?本刊前幾期先后邀請施大畏先生談國畫、方增先先生說水彩、楊冬白與張海平先生“會診”雕塑、陳燮君先生品評油畫。本期我們獨家采訪藝術評論家龔云表先生,與他對話版畫這一門畫種的現實和未來。
發展 在歷史上曾經斷層
記者:版畫作為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的門類,經歷過非常興盛的時期,可是現在它似乎淡出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視線,這是否反映出它正走向衰弱?
龔云表:絕對不是。版畫作為一門起源于中國的畫種是非常有藝術價值的。在明清時代,它享有很高的藝術地位,誕生了大量優秀作品。但到了晚清時期,因為種種原因它的發展停滯了,一直到20世紀上半葉,才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有這樣一個斷層的存在,所以人們對它的了解不夠,印象不深。
記者:人們對于版畫的印象,大都是紅色記憶。就是您所說的在20世紀上半葉,它似乎都被用來贊譽革命烈士、宣揚戰斗精神,而現在戰爭年代過去了,版畫是不是就不被需要了呢?
龔云表:版畫得以重返歷史舞臺主要是因為當時魯迅提出了“版畫是和匕首、投槍一樣鋒利和深刻的武器”,所以它才重新受到了高度關注。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因為政治需要,版畫的確充當了這么一種“武器”。但它的本身并不是政治手段,仍然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所以不存在過時的說法。
價值 在市場上遭遇冷遇
記者:那么,版畫在藝術表現形式上還有哪些獨特的創新優勢呢?
龔云表:版畫所用的材質有很多種:木板、石板、麻膠板、銅板、鋅板等,主要用刀刻,或是化學藥品蝕刻而成。這樣的特別的創作過程,造就了它強烈的表現力。不管是作為硬朗的革命宣傳,或是婉約的裝飾品,都能起到很強的感染力。如今,版畫應該走出“訴說革命故事”的時期,回歸到對藝術本體的欣賞上。
記者:版畫在藝術市場上似乎比較邊緣。在很多人的概念里,版畫是可以無窮復制的,所以認為它像印刷品一樣不值錢。
龔云表: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版畫絕對不是印刷品,一般來說,藝術家辛辛苦苦雕刻好的“畫版”只能印出大約30幅畫作,如果再多,作品就會變形。而有些獨幅版畫,只能印出一張。所以好的版畫是極其珍貴的,在國外的市場上,版畫賣到天價并不稀奇,雖然在國內市場,版畫如今的價格不能和油畫、國畫等相比,但也不乏高價。這說明還是有一群懂得并珍惜版畫的人。
創作 在艱辛中承受更多
記者:在目前的市場形勢下,您認為中國的版畫藝術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龔云表:怎么說呢,我用“默默潛行”來概括。版畫的發展毫不張揚——當然,不是說不需要張揚,而是媒體的宣傳和人們的認識不夠。當越來越多的藝術品成為巨大暴利的時候,就我所知,始終有那么一批執著的藝術家在守護著版畫這片凈土。他們有信念,有想法,有良好的創作狀態,也在不斷探索版畫的新發展。同時,有其他門類的藝術家也在關注并身體力行地學習、參與版畫制作。我堅信版畫的藝術價值會讓它重新回到應有的高度。
記者:在版畫的“默默潛行”中,最大的阻礙是什么?
龔云表:恐怕還是版畫本身的創作過程所帶來的艱苦——這也是當初不少人從版畫中轉行出去的緣故。版畫不是簡單的畫畫,只要有好的狀態,可能一天能畫好幾幅。它的創作過程復雜,而且要求極高。必須帶著一種“如履薄冰”的狀態來制作,在蝕刻的時候容不得一點差錯,否則就前功盡棄了。于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自然會有人轉而去從事更“高效”的藝術創作。
 |
春回江南 2005年作 雪水消融,江南的輪廓被金色覆蓋,整個畫面暖意融融。金祥龍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