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若走進明代姑蘇古城
恍若走進明代姑蘇古城
恍若走進明代姑蘇古城
時間:2008-01-30 00:00:00 來源:
收藏
>恍若走進明代姑蘇古城
仇英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明代蘇州的繁華
一走進上海博物館三樓的繪畫陳列室,恍若來到了明代蘇州城,迎面即見國寶級書畫作品———場面恢弘的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圖》,這是由上海博物館與遼寧博物館聯合舉辦的“世貌風情———中國古代人物畫精品展”正在布展的重要作品之一。
將于2月1日開幕的這一大展是上博繼“千年遺珍”、“書畫經典”等大展后又一備受關注的藝術大展。
“世貌風情———中國古代人物畫精品展”展出的人物畫精品中包括遼寧博物館與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上周五,遼寧博物館《清明上河圖》等國寶趕在大雪之前順利抵達上海,目前,上博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布展。
仇英的《清明上河圖》采用青綠重彩工筆,描繪了明代蘇州熱鬧紛擾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風情,長度達9.87米,比張擇端的宋本《清明上河圖》長近一倍,高度是0.3米,畫中人物超過2000個。天平山、運河、古城墻,蘇州地區地標建筑皆清晰可辨,而且大多忠于當時原貌,或許描繪的是江南都市生活場景的緣故,整個畫卷充滿山清水綠之明媚。
上博書畫部主任單國霖介紹說,仇本《清明上河圖》流傳有序,其藝術欣賞研究價值雖不能與張擇端的宋本《清明上河圖》相媲美,但在歷代《清明上河圖》摹本中當屬精品。據專家分析,仇英在創作該《清明上河圖》時很可能也是以其他摹本為基礎進行再創作的。單國霖說:“在仇本的《清明上河圖》卷末端繪有龍舟場面,而在目前收藏于英國的《清明上河圖》中也有類似的龍舟競渡場面,該海外版本經中國專家鑒定為明代,而非之前認為的元內府版———元宮廷畫匠為‘偷梁換柱’創作的摹本。仇本《清明上河圖》雖參照張擇端的構圖形式,但茶肆酒樓、裝裱店、洗染坊細微處體現的是江南水鄉特有的生活情致。這當中包含有藝術家自身風格?!睋鳎?945年溥儀離京,包括《清明上河圖》在內的文物被棄置沈陽機場,1950年,共有三幅《清明上河圖》被送到遼寧博物館的前身東北博物館,鑒定家楊仁愷發現除了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跡外,還發現了仇本《清明上河圖》?!皡情T四家”里,仇英畫作傳世最少。書畫鑒定大師謝稚柳在其編著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中,收錄了解放后收藏于各文博機構內的各版本古代書畫,仇英作品共計47件,而該書收錄沈周、文征明、唐寅的作品數則都在百件上下,多者近200件。
遼博所藏元代趙孟頫《紅衣西域僧圖卷》是此次大展的又一看點。該畫卷曾于去年9月在湖州市博物館舉行的“歸去來兮——趙孟頫書畫珍品回家展”上與觀眾見面。單國霖介紹說,趙孟頫存世畫作數量頗少而人物畫更是屈指可數,《紅衣西域僧圖卷》為畫家50歲壯年所作,堪稱精品。畫中僧人相貌帶有鮮明的天竺及尼泊爾地區特征,衣紋精細均勻,畫風呈現仿唐特征,該作字畫結合,卷后有趙孟頫行書長題,另有董其昌跋語。兩位書法大師在紙上會晤,雖然董其昌曾評介趙孟頫的字太過秀媚,但到晚年,終于讀得趙體秀而重的真髓,而自認弗如。
本次展覽匯聚了兩館收藏的唐至清代人物畫精品近60件,唐代孫位《高逸圖卷》、五代《閘口盤車圖卷》、北宋《洛神賦圖卷》等佳作也將在近期布展完畢后與觀眾見面。
展覽的“盛世繁華”、“釋道仙界”、“文士雅韻”、“詩賦幻化”四個專題構建的是一派人與自然高度和諧、喜樂的畫卷。垂釣、飲酒、斗草、玩步打球,入畫皆是愉悅歡欣之場面。人物畫相比山水花鳥更能直觀地反映古時人們的生產、生活、內心世界。
 |
上博工作人員在布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